文 | 伯虎財經,作者 | 夢得
誰能想到,據 36 氪報道,抖音電商 2024 年 GMV 約 3.5 萬億,同比增幅 30%,躍居行業第三。
這種時候,小紅書卻選擇和阿里聯手,雙方宣布開啟戰略合作,小紅書首次對外部電商平臺商開流量通道,其廣告筆記內容可以直接跳轉到淘寶相關店鋪,打通從種草到購買的全鏈路。
小紅書稱其此舉是為品牌和商家帶來更高效的生意增長,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小紅書已經對商業化進展不如預期的焦灼。
2024 年小紅書整體的商業規模是 1000 億,表面看起來還不錯,但在幾家主流平臺動不動萬億的計量單位面前,小紅書加速前進。
01 為何要跨平臺倒流?
關于是否開外鏈這個問題,小紅書也是反復拉扯。
早在 2020 年 8 月,小紅書首次向淘寶開放外鏈權限,允許部分達人直播間和筆記展示淘寶商品鏈接。然而,這次合作不到一年時間,小紅書正式推行 " 號店一體 " 機制,與此同時,平臺關閉了帶貨筆記中掛淘寶鏈接的權限。
隨后電商業務被提到更核心的位置,小紅書變得更加 " 排外 "。在 2022 年 5 月,小紅書上線《社區商業公約》,要求交易必須在站內完成," 請不要在個人頁、評論、私信等場景把交易引導到站外 "。
此后,小紅書是一直明確禁止站外交易倒流,并且嚴格限制向微信等外部平臺倒流。
原因也很簡單,抖音耀眼戰績在前,小紅書當然也可以有站內實現 " 種草 + 拔草 " 的閉環夢。
畢竟其也是在巨頭包圍下闖了出來,董潔、章小蕙帶著 " 娓娓道來、真誠分享 " 的講解風格出圈,也給了小紅書做電商的信心。以及背靠 3 億 + 活人感很濃的的月活用戶。
但從最早的福利社、小綠洲,到后來的品牌號、商城自營,再到 2023 年重點打造的買手電商,小紅書在每一步都想做出自己的閉環,結果是,據第三方數據,2023 年小紅書自營商城的成交占比仍不足平臺總 GMV 的 5%,遠低于行業預期。換句話說,平臺花了巨大的流量,砸下資源做 " 閉環 ",結果用戶依然跳去其他平臺下單。
2024 年底小紅書關閉了自營商城,現在又向外開放與淘天、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一方面是小紅書電商規模和主流平臺的差距,而且增速還在放緩,需要緩解焦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外鏈合作,提升廣告變現效益。
廣告一直是內容社區的核心收入,據廣發證券 2024 年 2 月研報數據,2023 年廣告營銷貢獻了小紅書約 70%-80% 的營收,其余收入則主要來自電商業務。
而當前的廣告業務正在面臨增長壓力,現在的新趨勢是品牌要求廣告效果可測、可控,掌握電商交易數據能更清晰論地證小紅書廣告的價值。
而小紅書的 " 流量平權 " 的機制(小紅書始終使用雙列信息流,讓用戶能主動選擇喜歡的內容瀏覽,算法也將超過 50% 的流量傾斜給普通用戶),導致博主的曝光本來就充滿 " 玄學 "。另外,小紅書努力打造商業閉環,但實際情況是,平臺產生的種草內容,往往在其他電商平臺完成最終轉化。
這就導致小紅書廣告的效果是抽象的,博主的曝光量是不可測的,品牌商家可以看到筆記閱讀量、點贊數等前端數據,但用戶最終在哪里下單、實際轉化效果如何、廣告費是否被浪費等問題,是沒有辦法準確追蹤的。
而種草效果難以被量化,就影響了廣告主的投放信心。
為此,小紅書開始借助外部銷售數據,與各大電商平臺展開數據合作,并分別與淘寶聯盟、京東、唯品會等組成小紅星、小紅盟、小紅鏈,就是為了度量清楚商家在小紅書上的種草效果而努力。
所以,此次合作特意強調了雙方的數據共享:小紅書開放包括閱讀、評論、點贊等前鏈路數據,淘寶天貓則提供進店、搜索、成交等后鏈路轉化數據。也就是說,相比之前,此次雙方合作數據更加開放了。
對小紅書來說,打通外部交易數據意義重大——如果讓廣告效果變得可量化、可視化,品牌商家自然會加大投放預算,為平臺帶來更可觀的廣告收入。
變得更加開放的背后,似乎與其構建的電商閉環目標背道而馳。
02 電商是不可能放棄的
小紅書對電商業務的重視程度降低了?并沒有。
目前外鏈開放的類目是偏標品、KA 商家眾多的行業,這些都是天貓的優勢品類,小紅書主要通過流量廣告獲得商業分成。也就是說,對于這次合作,小紅書還是很謹慎的。
另外,在開放外鏈的同時,小紅書正在加速構建自有電商生態。
小紅書于 2024 年 7 月對外明確 " 生活方式電商 " 的定位,試圖從差異化路線,在電商市場中尋找突破口。2024 年,新入駐小紅書的商家增長了 8.1 倍,年銷破億的商家增長了 3.3 倍,年銷 5000 萬的商家增長了 4.6 倍。
同時小紅書也在不斷升級站內交易工具,比如今年上線了 " 評論區藍鏈 " 功能,允許用戶和商家在任何筆記評論區發布商品鏈接,點擊就能直接跳轉小紅書店鋪下單。數據顯示,評論區藍鏈日均超過 6 萬條。
有人對此評價 " 外鏈做標品,內鏈做個性 ",各自的客群和貨盤分明,但整體看下來,小紅書電商的發展沒那么樂觀。
要承認的是,小紅書電商確實做出了自己的差異化。
一個例子是,小紅書通過聚焦服飾、美妝、家居等非標商品類目,結合社區內容生態優勢孵化特色貨品,以差異化選品策略,避免與大型電商平臺在標品市場和低價策略上產生直接競爭。比如小紅書上一位成都的商家,賣了一款產品叫 " 靜音舒適皮鞋 ",服務的就是需要穿舒適的皮鞋,又需要安靜的上班族,精準切中需求,在小紅書 10 天賣了將近 50 萬雙。
另一個例子是,相比其他平臺,小紅書直播間大聲吆喝和促單話術比較少見,可以參考章小惠和董潔的直播風格。
這些策略與小紅書的 " 流量平權 " 密切相關。其有意淡化頭部效應,扶持符合社區調性的中小品牌,借助優質博主連接細分市場需求。也是環境競爭所迫,和主流的短視頻平臺、傳統貨架電商平臺相比,小紅書沒有顯著的流量和貨盤優勢,所以必須采取差異化的策略脫穎而出。
用小紅書 COO 柯南的話來說," 今天,有一批商家在卷價格。而另外一些商家,想要基于更加個性化的需求去生產、創造、經營自己的生意,這些商家給我們的感覺是大家已經開始愿意去基于細分、個性化需求,去經營一份好生意。"
小紅書重視的正是這另外一些商家。
不過,這種做法雖然維護了社區特色、避開了紅海競爭,但也拖慢了電商發展速度。目前,與成熟電商平臺相比,小紅書的商家規模不足,商品豐富度不夠,供應鏈體系也尚未完善。
與淘天的合作雖能填補小紅書在商品品類上的空白,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當小紅書平臺商品與淘系商品同時展現在用戶面前,站內比價選購的便捷性,極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小紅書電商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外鏈的開放或許會加劇 " 小紅書種草,其他平臺下單 " 的消費慣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次與淘天合作帶來的品牌曝光,也促使不少商家通過藍鏈引流,將合作熱度轉化為自身的增長機會。只是泛濫的引流鏈接對于社區氛圍的影響還是充滿不確定性,而社區氛圍或者是社區調性正是小紅書最寶貴的資產。
外鏈開放雖能拓寬商業邊界,卻暗藏競爭力稀釋的風險;社區種草能力雖能帶來可觀廣告收益,自有電商業務的培育卻難以一蹴而就。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小紅書總是在左右搖擺——既要維護社區的獨特性,又要 3 億日活增長的目標;既要保持個性,又要做更大規模的生意。
但現在,它選擇先把錢賺進口袋里。
參考來源 :
1、晚點 latepost:小紅書 COO 柯南對話薛兆豐:生活沒有標準答案,電商也沒有
2、智見 Time:對淘天、京東開放外鏈后,小紅書電商還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