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市象,作者 | 景行,編輯 | 楊舟
" 無論是讓車、切線,還是駛過環島,自動駕駛汽車均表現出色。"
5 月 10 日,以第一名香港乘客的身份,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在香港公開道路體驗后,評價蘿卜快跑無人車 " 與一般車輛無異 "。
蘿卜快跑在香港的局面正在逐步打開。
4 月 30 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署宣布,擴大蘿卜快跑無人車在香港的測試區域,范圍從過去的單一路段進一步延伸至更復雜的公共道路及小區,并進一步驗證多臺車早晚高峰測試。
不僅僅是在香港,這段時間,蘿卜快跑頻頻踩下了出海油門:4 月 18 日與迪拜道 RTA 簽約,在迪拜開啟大規模無人駕駛布局;今年 3 月,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試乘后歡迎蘿卜快跑到新加坡;在中東,蘿卜快跑先后落地迪拜及阿布扎比。
而受出海利好消息影響,當地時間 5 月 12 日,百度美股開盤上漲超 5%。
背后是無人駕駛行業向全球擴張的熱潮。
自 2013 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布自動駕駛汽車的分級標準至今,無人車賽道經歷多年角逐,形成了以中美企業為核心的競爭格局。如今,行業焦點向全球市場轉移,誰拿到更多全球市場的入場券,誰就能搶到先機。
今年 3 月底,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將于 6 月在奧斯汀實現載客;4 月,Waymo 無人駕駛汽車首次走出美國,在日本東京的公共道路上展開測試。
在這場競爭中,速度固然重要,但更要看誰能拿出穩妥可靠的技術與產品,贏得當地政府信任。
01 無人駕駛出海,安全是底線
能否在全球市場落地,取決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穩定性。盡管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政策,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實現落地,但一個前提條件不容忽視,在落地前,無人駕駛企業必須做到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對地方政府來說,引入無人駕駛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2018 年 3 月,Uber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自動駕駛測試發生致死事故,當地自動駕駛路測隨即叫停。州長 Doug Ducey 在致 Uber 的信中寫道:
" 我發現(事故)視頻令人擔憂,它提出了很多關于優步在亞利桑那州繼續測試的能力的問題,作為州長,我的首要任務是公共安全。"
蘿卜快跑此次突破的香港市場,更以地域狹小,人口眾多," 毛細血管 " 多而著稱。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香港的自動駕駛進程必須以安全為大前提:
" 自動駕駛的發展除了要跑得快,更重要是要跑得穩、跑得遠。"
而安全冗余系統,蘿卜快跑六代車上共有十套,覆蓋了無人車的定位、制動、感知、計算、轉向、網絡等所有安全架構。
在今年 2 月的世界政府峰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透露,蘿卜快跑的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 1/14,其安全性比人類司機高出十倍:
" 每年全球有超過 100 萬人死于交通事故。但有了 Robotaxi,死亡率可以大大降低。蘿卜快跑已經落地服務了兩三年,還沒有發生任何嚴重事故。"
這成為蘿卜快跑在香港打出閃電戰的核心原因。
據了解,去年 12 月蘿卜快跑進入香港北大嶼山進行道路測試,實現安全行駛 14000 公里,僅用五個月就獲批實現擴區擴量測試,以及載客試運行,成為香港市場唯一一家取得實質進展的無人駕駛企業。
蘿卜快跑在香港的成功落地給行業的啟示是,先從復雜場景切入,或是無人駕駛擴張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在最復雜的車流密集區落地,無人駕駛企業才能積累更多的長尾場景處理經驗。
在今年的世界政府峰會談話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感嘆內地路況的復雜多變:
" 你會遇到不知哪個方向來的車輛變道,甚至是在車流穿行的摩托車,有時你要超越前方的大巴車,這并非想象,而是中國很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
但內地復雜城市道路積累的經驗,如今成為蘿卜快跑開辟海外市場的利器。無論是與香港運輸署還是迪拜 RTA 合作,乃至全球政要的積極表態表明,蘿卜快跑在經歷國內歷練后,已經具備快速出海的技術競爭力。
02 Robotaxi 全球競速,為何中國領先一步?
當前,無人駕駛市場已經進入中美兩國對壘周期,只有少數的頭部玩家,能夠在這一市場看到曙光。
當地時間 5 月 12 日,知名投資機構 ARK Invest 創始人,號稱女版巴菲特的凱茜 · 伍德增持百度,自今年 3 月建倉百度以來伍德連續六次加倉。在相關節目中伍德評價,10 年前預期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分別是美國的 Waymo、特斯拉和中國的蘿卜快跑。
在保障極致安全以外,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下降同樣是頭部玩家的競爭核心。根據 ARK 的預測,到 2030 年,無人車的電池成本將在賴特定律預期下大幅下降,無人駕駛量產車型成本可能降至 1.5 萬美元以下。而中國的價格優勢可能促使當地企業加快海外布局。
在 2025 世界政府峰會上,李彥宏闡釋了百度的產品哲學:" 你必須拿出成本更低的技術,才能實現無人駕駛落地。"
而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嘲諷了 Waymo 一番:"Waymo 的問題在于成本過高,簡直是賠本買賣。"
在去年的 "We,Robot" 發布會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來的 CyberCab 無人車成本將低至 2.5 萬美元,預計于 2026 年投入生產。
但形勢正在向著有利于蘿卜快跑的方向發展。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售價僅為 20.46 萬元,整車成本相較于五代車下降 60%,在比特斯拉 CyberCab 提早兩年落地的同時,整車成本是 Waymo 的 1/7。
當前,無人駕駛頭部廠商均已實現車內無人的自動駕駛能力。在此背景下,誰能積累更多的實際運行數據反哺研發端,誰就能在復雜環境應對及不同地區適應中取得優勢。
例如,Waymo 穩居全球無人駕駛第一梯隊,固然離不開其起步時間早,及母公司的堅持投入。但其投入運營后,美國多城市予以政策綠燈支持,使其迅速積累實測經驗形成優勢。
Waymo 表示,將通過進入東京測試,來適應左側交通市場,并在這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積累經驗。在 Waymo 規劃中,日本本土司機將成為無人車的駕駛者,而 Waymo 則負責積累測試里程及右舵左行市場的數據資產。
當下,蘿卜快跑向香港、中東市場的進發同理。擴大香港市場的測試規模及范圍,意味著蘿卜快跑站穩占全球三分之一份額的右舵左行交通市場;落地中東則意味著能夠突破高溫、干旱等極端氣候,將進一步增強無人駕駛的技術適應性和泛化能力。
而無人駕駛的出海浪潮不可能僅限于此,未來歐洲、拉美、東南亞等更大市場將是行業競爭的重要陣地。在蘿卜快跑打贏出海第一戰后,中國無人駕駛企業已經拿到重要的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