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給父母挑手機,順便觀摩了下榮耀最近的動作。發現了一個點,覺得很有意思。
繼榮耀管理層更新后,榮耀推出的新機都定位于中低端市場。
這個月,榮耀 400 將上市;在上個月,榮耀剛推出了 Power 新系列。
二者價格都相對親民。
像其剛推出 8000mAh 電池的 Power,國補到手最低價才 1699 元。
這與趙明時代要求對標蘋果有點兒不一樣,不免讓二姐疑惑,難道是榮耀的風向變了?
榮耀的牌力如何?
如今手機行業進入寡頭時代,人盡皆知。
各個牌手已經坐在牌桌上,現在比拼的就是手里拿的牌大小。
從牌面上看,華為手里拿的是 " 花粉 + 情懷 + 技術信任 ",小米拿的是 " 米粉 + 雷軍 ",vivo 拿的是 " 老粉 + 本分 ",蘋果自然不用多說。
榮耀的粉絲群體是 " 榮粉 " 嗎?在網上的聲量并不大。
環顧一周,在這個牌桌上,好像就屬榮耀拿得牌較小。
榮耀不是沒有自己的粉絲,只是粉絲成分有點兒尷尬。
都知道,榮耀曾經是華為的一份子,粉絲一度也是花粉,當年華為被制裁時,在許多國人支持下,其甚至成為華為手機替代品。
那時風頭正盛,榮耀手機 2022 年一舉成為國產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當時,市場上一度有 " 華為賣虧榮耀 " 的聲音。
可惜,風頭只是一時的,隨著華為在手機市場上強勢回歸,曾經寄托在榮耀下的 " 花粉 ",重找舊主。
榮耀似乎成為了版本棄子。
根據 Canalys 的數據,2024 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榮耀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逐季度下滑。
IDCD 的數據顯示,2024 年第四季度,榮耀的市場份額下滑至 13.7%,在國內手機市場的排名降至第五位。
根據 IDC 最新數據,2025 年 Q1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小米、華為、OPOP、vivo、蘋果,榮耀遺憾淪為 Others。
在牌桌上,牌力小自然很容易出局。
面對不利的狀況,榮耀如何奪回牌權呢?
其實看到現在的手機市場局面,讓我聯想到中國的戰國歷史,七雄之間互相攻伐,最后最弱的秦國卻一統天下。
秦國能勝利,離不開 " 商鞅變法 ",變才是核心。
如今榮耀也頗有 " 變法 " 的味道。
據天眼查 APP 顯示,榮耀先是經歷了高層換新。
榮耀靈魂人物趙明辭去 CEO," 新王 " 李健上位。
緊接著提出 " 阿爾法 " 新戰略,放眼全球,轉型做 AI 終端生態。
隨后又推出 Power 新系列,又開始主打性價比路線。
Power 作為管理層的新機首秀,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接下來的布局方向,以往都是對標蘋果,為何如今一反常態?
可能原因有:
一是榮耀在高端布局一言難盡,不如加注中低端手機。
根據 IDC 數據,2024 年中國大陸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中,華為市場份額占 30.7%,蘋果占 51.1%,而榮耀僅大約僅有 4% 的占比,遠落后于同行。
市場份額少那可能只是暫時的,當年中國大陸高端手機也只有蘋果一家。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是榮耀能在高端市場打得牌太少了。
小米雖然在市場份額占比上并沒有比榮耀高太多,但是小米已經站穩了 4000 元— 6000 元的價位段,并對未來高端化依然保持著信心,在 2 月 5 日,小米再次對手機高端化指明了方向,未來五年實現 6000 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場全面突破。
華為走高端化,那是因為技術高,能自研芯片;小米不斷向上走,那是因為小米生態足夠廣,從手機到家電,再至汽車,就差沒布局房地產了,全生態布局為其穩健走高端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榮耀 Magic 系列雖然性能并不錯,但是別人不是出大小王,就是出順子,榮耀的高端系列更像是斗地主里的一張單 2,雖然不小,但奈何接不住招。
要破局的思路也擺在了面前,要么自己像華為一樣造芯片,要么像小米一樣布局生態。
榮耀很明顯選擇了后者,開啟阿爾法戰略,號稱 " 引領全球化 AI 終端開放生態 "。
這個戰略實施肯定是個長期的事情,榮耀承諾 5 年內投資 100 億美元用于生態建設。
此戰略不同以往,沒有先例,做成了,手機高端化也自然水到渠成。
不過在許多人眼里,這個戰略有點兒云里霧里,特別是第三階段,什么叫 " 探索 AI 對人類潛能拓展,推動人類文明新范式 "?
大家對榮耀的 AI 理解,其實最直觀地理解還停留在趙明用 AI 手機點了 "2000 杯奶茶 "。
與此相比,vivo 新調整戰略更為清晰,選擇布局家電智能機器人賽道,這個賽道一目了然,大家都知道它想做什么,如今機器人尚能跑馬拉松了,大家更能清晰感知其新戰略言之有物,榮耀選擇 " 阿爾法戰略 ",說實話,有元宇宙的味兒了。
二是榮耀需要通過加注中低端市場,幫助榮耀重塑品牌認知。
榮耀高端市場進軍不利,如今基本盤中低端市場也在失守。
失守的原因有很多,像市場競爭加劇、以及自己沖擊高端市場未成,導致品牌認知產生模糊等原因。
但最主要的,應該還是榮耀獨立了四年,未能擺脫華為的標簽,品牌護城河不牢靠。
無論是 X 系列,還是 Play 系列,都是榮耀在華為旗下時推出的系列,歷經多年,并未改變,這也阻礙了大眾對榮耀品牌的獨立認知。
榮耀需要培養自己的 " 榮粉 ",來加深品牌的護城河,推出更能打的新系列就很重要。
中低端市場作為出貨量最高的市場,正是用武之地。
去年末推出 GT 系列,以及最近推出的 Power 系列,都能滿足這些要求。
像 Power 以更細分的場景—輕戶外場景來做銷售導向,用 8000 mAh 大容量電池作為技術核心,這在一眾手機品牌里是也是具備差異化的。
以往的品牌剛成立時,這種打法很常見,像 IQOO,通過針對游戲性能來吸粉,OPPO 通過強調自己的 " 充電五分鐘,通話倆小時 ",來加強品牌認知。
也經常有手機提出過自己的高電池容量,但一般不會像榮耀這樣作為核心進行宣傳,甚至發布會上展示,大卡車深夜拉一百臺手機在公路上狂奔,只為彰顯榮耀新機的高續航能力。
8000mAh 電池,的確具備顯著的差異化,容易被認知,一旦銷量走好,口碑好起來,就可能形成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
不過性價比方面相對不足的是,芯片用的還是驍龍 7gen3,榮耀 100 用的是它、200 是它、300 是它。
此次 400 上市,一些網友認為,新手機該不會最后還是搭載的 7gen3 吧。
不免疑問,榮耀是不是囤了太多這類芯片了?
國補時代,榮耀的破局之路
目前國家為了提振消費,實施國補政策。
縱觀國家每一次補貼政策,無論是 2007 年的家電下鄉,還是新能源補貼,對行業格局發展都有著深遠影響。
如今對于手機市場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 2.86 億臺,同比增長了 5.6%,止住了連續兩年的下跌趨勢,出現結構性回調。
對于消費者而言,國補政策會讓其產生 " 品牌性價比錯覺 ",本來低價、性能高的手機產品是國補帶來的優惠,但低價買來的手機 " 真得香 ",消費者會在使用過程中對其品牌和產品產生更高的好感度和忠誠度,這種好感度可能會讓消費者在后續的消費決策中,更傾向于選擇同一品牌的其他產品。
這正是榮耀所需要的,在現在的手機廠家中,就屬榮耀缺少忠實 " 粉絲 ",如今可不正是東風吹來。
像榮耀的 Power,原價最低為 1999 元,國補后 1699 元。
如果 2000 元賣一臺驍龍 7gen3 芯片手機,性價比優勢并不高,但現在是補貼后 1699 元的 8000mAh 手機,對于不打游戲,對處理器性能要求不高、長期處于戶外的消費人群而言,可以說是一件寶藏產品。
但對于榮耀的不利之處,國補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白熱化競爭,榮耀本來手上的牌都不多,如今會面更大競爭壓力。
此次國補政策主要補貼 6000 元以下的手機。
這無疑是提高了消費者在 6000 元天花板以下的消費意愿。
在春節期間,2000 至 4000 元、4000 元至 6000 元價位手機銷量與上一年相比,分別增長了 52%、108%。
整體看,消費者 " 向上 " 消費意愿表現更強烈,4000 元— 6000 元高端機增長更快。
如前文所言,榮耀在高端市場并不占據優勢,這也意味著榮耀會失去更多的增長空間。
相關競爭對手會進一步推進品牌高端化,借助這個機會,占據消費者心智。
像 OPPO 與榮耀不同,加大了高端市場布局,在上月發布了高端旗艦 Find X8 Uitra。
如果自身在高端化上沒有進步,對手更上一層樓,其實變相地削弱了自身的實力。
不過,榮耀退而求其次,加注布局 2000 元— 4000 元也不能說不是一個明智之舉,符合榮耀目前發展狀況,但是這個價位手機市場品類眾多,屬于戰場中的 " 核心作戰區域 ",競爭更為慘烈。
一方面這個價位手機要受 4000 元— 6000 元手機國補價格壓力,讓消費者產生 " 等等黨 " 心態,覺得高端機降價后更具性價比。
另一方面,這也屬于小米、vivo、OPPO 的大本營地帶,1699 元的 Power 縱然已經有 " 性價比 ",但怕的是對比,像真我 Neo7 原價最低價 2099 元,國補后價格為 1785 元,電池上雖然為 7000mAh,差了 1000mAh,但使用的是天璣 9300+ 處理器,性能更具備優勢。
可以說各有千秋,對比下來,榮耀想要通過借助國補東風、用新系列手機開辟出一條路并不容易,接下來發展如何還需要時間檢驗。
整體來看,國補時代對于榮耀而言,即有機遇也有挑戰,榮耀如何從中化風險為保險,把握住機遇,這對管理者而言,是個技術活。
最后,還是希望榮耀能夠從Others 中走出,向上再邁出一個臺階。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