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怕的就是途中老人和孩子生病或者遇到危險,尤其是今年極端天氣頻發——高溫、大風、暴雨…… " 我們的行程時間很長,路線從北京到陜西,再到云南、貴州、四川等地,最后返回北京。這是我們家第一次這么長時間、多人數、跨區域的旅行,行程里也包括高海拔地區,作為家庭‘領隊’,我的責任很大。"
" 越查攻略越害怕,沒想到旅途中有這么多致命隱患。看到這些因為輕視風險喪命的案例,又惋惜又恐懼。誰能想到,一次高反,3 天就能奪命。" 李琳感嘆道。
7 月以來,旅游市場進入傳統旺季,但今年更加火爆。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顯示,2025 年暑期國內旅游人數有望突破 25 億人次,恢復至 2019 年水平的 115% 以上。與此同時,中國氣象局《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顯示,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于增多、增強。
對于游客來說,一個普遍需要應對的問題是,高溫、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給旅行帶來的額外風險。
致命之旅
李琳說的這起游客高反致死事件,就發生在今年五月。一名中年男性游客和朋友一起自駕前往四川四姑娘山鎮。抵達后的第一天,他就感覺身體不適,出現了感冒、咳嗽等癥狀,甚至不顧高原禁忌洗了熱水澡。
隨后,他雖然前往鎮衛生院吸氧,但當時醫生建議他降低海拔、及時下撤,他并沒有離開。在朋友的勸阻下,他才沒有繼續游玩,而是選擇在景區客棧休息。等到第二天晚上,他的癥狀加重,決定返回成都治療,朋友幫他預約了次日一早的順風車。第三天早上,這位男士已經無法站立,被同行的朋友攙扶著上了順風車。
順風車司機有多年的高原生活經驗,后來回想時,司機心有余悸。他記得當時自己察覺到這位男士已經出現了高原肺水腫癥狀,認為如果按照原計劃,中途要翻越海拔 4481 米的巴朗山埡口,往上爬會讓癥狀更加嚴重。于是他們決定立即把人送到最近的四姑娘山衛生院進行搶救。
很快,車就開到了衛生院。據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回憶,他們搶救了一個小時,但病人 " 搶救的時候已經沒有意識和心跳脈搏了,搶救無效后去世。"
公開資料顯示,四姑娘山屬于高海拔地區,主峰幺妹峰海拔達到了 6247.8 米,四姑娘山鎮的海拔也有 3200 米。據說當地向導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 頭昏別硬撐,胸悶快下山,洗澡要你命,省錢買棺材。"
高原肺水腫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躺、咳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朱繼紅曾在媒體上表示,高原肺水腫通常在進入高原 2-4 天內發病,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 40%。四姑娘山鎮衛生院雖能提供基礎急救,但受限于醫療條件,重癥患者需盡快轉至成都等低海拔城市的三甲醫院。
本可避免的悲劇
這起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最令人惋惜的是游客忽視了身體的預警信號,錯過了救治的黃金時機。
李琳說,她看到很多網友分享的高反案例,不少游客會低估高海拔的致命性,身體不適時選擇 " 硬撐 ",甚至有人為了 " 挑戰自我 " 而拒絕適應性休息。
高反起初可能只是頭痛、乏力、呼吸急促等癥狀,容易被忽視。實際上,急性高原病本身確實不致命。但危險的是,它可能在幾小時內迅速惡化,引發高原性肺水腫或高原性腦水腫,而這兩種疾病就會直接危及生命。
不少網友認為,如果這位游客如果能在身體出現狀況時即時獲取專業的醫療建議,在專業的醫療指導之下提前服用抗高反藥物、攜帶便攜氧氣,或在癥狀初期就聯系醫療團隊果斷下撤,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事實上,專業的醫療指導和即時響應的救援,恰恰是如今火熱的旅游市場中的隱形痛點。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旅游保險,基本上都側重于事后賠付。但對于涉及到游客生命安全的突發緊急事件來說,事前的科學預防、事中的救援救助,才是游客們真正的剛需。
在做攻略時,李琳注意到,平安產險旗下新推出的一款境內旅游保險產品 " 平安行 · 出行安全守護計劃 "。如果旅行中出現高反類似的突發情況時,游客可以在身體不適的第一時間聯系平安,通過線上問診獲取專業的治療建議。例如了解急性高原病的分級和急救 " 黃金窗口期 "。在必要時,平安行還可以協調救護車轉運、全程陪診等醫療援助,提供一整套救援方案。
李琳說,以往她出游購買的保險產品,主要是事后賠付,而這款產品強調 " 即時救助 ",比如 "7 × 24 小時秒級響應 ""15 分鐘內啟動急速救援 "" 萬元內當天賠付 "" 醫療服務全程護航 " 等等服務," 仿佛打破了一道墻 "。
即時救助為什么重要?因為在涉及生命安全的緊急事故中,即時救助不亞于跟死神賽跑。
事實上,像上文提到的四姑娘山的那位因高反殞命的例子,類似的遺憾也存在于救援延誤的案例中。
此前英國一名游客在悉尼藍山國家公園墜崖,但救援公司因協調直升機需要跨國審批,延誤了長達 8 個小時的救援時間,最終傷者因失血過多被迫截肢。這個案例在熱愛探險旅游的 " 驢友 " 中引起了很大關注和警醒。
今年我國極端天氣頻發,高溫、暴雨、大風、沙塵等預警不斷,進一步增加了旅途的不確定性。
上個月,新疆伊犁喀拉峻景區附近發生了泥石流,多位自駕游旅客被困。一段視頻顯示,泥石流從山坡滾滾而下,一輛車正在和泥石流賽跑,輪胎幾乎要被吞沒。視頻最后,這輛車終于停在一處地勢稍高的地方,脫離了危險。游客們受困 1 個多小時,當地工作人員搶修道路才得以疏通。
公開資料顯示," 平安行 · 出行安全守護計劃 " 是業內首款提供 " 第一現場 " 救援服務保障的境內出行險產品,能夠有效幫助客戶在關鍵時刻提升生還概率。
與死神交手 無須考驗人性
在生命風險之外,游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更普遍的危機可能是突發疾病、磕碰、摔傷等意外事故。
前不久,泰山紅門游客中心就發生了一起驚心動魄的急救事件。一名中年男性游客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瞬間倒地抽搐、意識喪失。據報道,這名游客身份不明、無家屬陪伴且未攜帶費用,屬于典型的 " 三無 " 患者,情況萬分危急。萬幸的是,當地醫院本著 " 先救命、后補手續 " 的原則,爭分奪秒展開救援,從死神手里奪回了一個生命。
對于這種危急情況,實際上已無需考驗 " 醫者仁心 ",也不必把壓力和糾紛風險轉嫁于醫院,平安行給出了更安心的解決方案。
平安行會客戶提供醫療運送和送返、醫療費用墊付、親屬慰問探訪管家式服務。如果客戶不幸離世,提供當地安葬 / 喪葬保險金、親屬前往處理后事保險金、遺體 / 骨灰送返。
李琳說,她去年帶女兒去廣西旅游。女兒當時 6 歲,在路邊看見一只小野貓,因為很喜歡就去 " 擼貓 ",結果被咬了一口。
當時她非常焦急," 不知道該怎么處理,趕緊上網查了半天,找最近的醫院等等。但由于確實人生地不熟,最后就是先找了個飯館,借用肥皂沖洗了一下傷口,簡單處理后趕緊找了家當地的醫院去打狂犬疫苗。"
李琳說當時很慌,畢竟是在外地旅游,對當地的醫療資源不了解不熟悉,也不知道這只貓是否攜帶病毒,需要做何處理。最后母女倆提前結束了旅行,返回北京,繼續打了剩下兩針的狂犬疫苗。
在旅行中,缺乏醫療知識和異地就醫的困難是游客經常面臨的難題,這個雖然不致命,但確實影響了旅游體驗。
針對這些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平安行提供 7*24h 線上問診、送藥、門診綠通和就醫陪診服務,幫助解決異地就醫麻煩。
李琳說,既然出去玩,肯定是要做足功課,出行前除了自己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她也會給家人購買真正有用的短期保險,這樣不僅需要的時候能真正幫得上忙,有專業的指導意見能緩解旅途過程中的很多焦慮。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專業的醫療救援服務,關鍵時刻能真 · 救命。
" 雖然沒有什么萬全之策,但出發前做好應急準備,真要病了或者遇到特殊困難,那就求助專業人士、警察、醫院、朋友。計劃好出發,旅途上才能放松心情好好玩。"
(本文對話者李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