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后,將近 8 個月沒有上臺,對舞蹈演員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身體經受了猶如狂風暴雨一般的打擊。冥冥之中,《朱鹮》這部作品為我的生命注入了新的能量,讓我的藝術生涯多了新的意義。在劇中,朱鹮最終失而復得,那么朱潔靜是否能夠向死而生,重新綻放于舞臺?"5 月 10 日下午,朱潔靜接受文匯報記者采訪時,動情訴說因病暫別舞臺的經歷,幾度紅了眼眶:" 舞臺是有力量的,它就像是一味良藥 "," 我終于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 梅花獎演出之夜,讓我們不要去管那 8 個月,就記住這美妙的兩個小時。我會盡情地把身體交給舞臺,一個動作都不調不減,把最初的《朱鹮》原原本本保留下來。也許我沒有辦法像手術前那么輕而易舉地做到(動作),但我依然認為,身體的疼痛可能也是藝術生涯中的一種修煉和滋養。" 朱潔靜告訴記者,許多舞蹈動作需要把膀子掰開,仍會扯到術后恢復中的傷口," 跳起來就都忘了。"
去年秋天,朱潔靜因重病住院手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痛楚與艱辛。" 以前骨頭傷了,會慢慢長好;腰扭了,肌肉會漸漸修復。而這一次病魔襲來,并不是咬緊牙關、揮起拳頭就能戰勝的。需要一個更成熟、更完善、更自洽的朱潔靜,才能和這場病和解。" 與病魔纏斗的每一天,她都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病痛的出現讓我對舞臺藝術、對職業生涯多了一份很厚重的體悟。在之前的聯排中,我還能感覺到它的干擾,讓身體不能肆無忌憚、毫無顧慮地展開。但我不想妥協,希望能在梅花獎的舞臺上,戰勝我自己。" 此刻她眼中有晶瑩的淚光閃過,但笑容是堅定的:" 相信吉祥的朱鹮、神圣的劇場、圣潔的梅花都會來擁抱我。"
對于舞者來說,傷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2009 年 8 月 6 日,朱潔靜在排練中出了意外,膝蓋髕骨滑位,左腿內側韌帶大撕裂。醫生寫下 " 不能跳舞 " 的診斷,白紙黑字,一筆一畫,冷酷無情。倔強的她選擇了高強度康復訓練,找遍了乎全中國的運動神經醫生。經過 5 個月的復健,她竟奇跡般地重返舞臺。" 骨頭裂開后再恢復,它會變得比以前更硬。" 朱潔靜說。
" 在舞臺上,你的每一次蛻變,都跨越了一座大山。或許你并不知道,你身上的正能量一直影響著身邊的人。" 在搭檔王佳俊眼里,朱潔靜有著朱鹮那樣的堅韌氣質。" 朱潔靜只要聽著音樂,隨著自己的心去跳舞。舞伴一直在你的背后,觀眾都會在臺下等著你。我相信,你只要把自己交給舞臺,藝術之神會眷戀你的。"
舞蹈浪潮生生不息
舞劇《朱鹮》的創作靈感源自 2010 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中拯救朱鹮的故事。一晃十余年過去了," 鹮仙 " 一角與朱潔靜已深度 " 綁定 "。" 十年之后的今天,我會更加平和、更加篤定地相信《朱鹮》就在自己的身體里。" 朱潔靜吐露心聲:" 對我來說,《朱鹮》不僅是一部作品,或是在履歷當中的一行字。它滋養了我,就像是我的女兒、我的愛人。"
首演于 2014 年,《朱鹮》至今已演出 400 多場,飛過國內 60 多座城市,還曾多次飛赴海外巡演。" 今年 4 月,《朱鹮》剛結束 55 場日本巡演。2014、2015 年,我們也帶著《朱鹮》赴日演出近兩個月。演完最后一場,我看到觀眾舉起了寫著‘中日友好萬古長青’的橫幅。時隔 10 年,我在朋友圈看到王延團長發出的新一輪海外巡演照片,日本工作人員舉著橫幅,同樣是‘中日友好萬古長青’。舞蹈跨越國界,進入海外觀眾的心里,身為舞蹈演員,我感到很自豪。"
穿越人生 " 暴風雨 ",朱潔靜再度站上舞臺,憑借《朱鹮》沖擊梅花獎。" 上海的舞臺,充滿了溫暖的力量。這幾天《朱鹮》聯排時,很多年輕演員見到我都說:‘朱姐,好想你。’看著他們通過一次次演出歷練成長起來了,我感受到了藝術的傳承與延續。" 朱潔靜表示," 今天的我,找到了新的使命和價值——希望在新時代,創造出一部又一部能在觀眾心里深深扎下烙印的作品,掀動生生不息的舞蹈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