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重要改革直擊部分超大城市大量人口流動帶來的異地登記需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跨省流動人員逾 1.25 億、省內流動人口逾 2.5 億,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達 1000 多萬,占全市總人口數約 40%,每年還有大量來滬的旅游人員和外國人、港澳臺居民。
新政施行后,在上海工作、生活甚至短暫停留的居民,憑身份證就近辦理婚姻登記,政策惠及面大幅提升。
服務窗口便利化只是第一步。各方期待,文旅資源豐沛的上海能率先試水 " 旅游婚登 " 新業務,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
公共服務 " 隨人走 "
領證不再需要戶口本,看似是個小變化,卻是婚姻登記制度邁出的一大步。
市民政局婚姻管理處負責人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施行了 70 多年的婚姻登記制度徹底打破了 " 戶口管轄 " 這一傳統模式,這不僅映射出行政服務理念之變,更照見了社會人口結構之變。
如今,每年約 600 萬對的全國婚姻登記將徹底打破地域限制,這背后體現出 " 公共服務‘隨人走’ " 的理念。然而,要確保全國通辦改革 " 放得開 " 又 " 接得住 ",關鍵在于數據信息的共享互通。
以上海為例,在全國率先探索婚登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實現人臉識別、指紋認證、電子簽名、婚姻狀況一鍵查詢,提升婚姻登記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礎上,上海漸次推行全市通辦、跨省通辦,直至全國通辦。每一步變化,都伴隨著數據對接、檔案互通、信息共享。作為全國涉外婚姻登記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還主動加強與駐外使領館、公安機關、法院等部門信息共享,爭取 "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奔波 "。
城市文旅 " 一盤棋 "
婚姻登記的便利化不僅服務民生,更為城市文旅經濟打開新空間。以婚姻登記 " 全國通辦 " 為契機,作為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上海,能否開拓旅游婚登新業務?
眼下,上海正積極打造婚登新場景。放眼全市,部分婚登機關遷入歷史保護建筑、公園、特色文化小鎮以及甜愛路、幸福里等 " 甜蜜地標 "。
從郵輪、浦江游船、上海中心到和平飯店,這些具有上海城市標識度的地點能否成為頒證地點?" 在周衛紅看來,新人遠道而來,不僅要額外掏出路費、住宿費,還要承擔婚登跟拍等配套服務的溢價。倘若想吸引他們舍近求遠,選擇上海作為旅游婚登目的地,就要體現其獨特價值。以打卡地點為例,可為不同地標賦予意義,串珠成鏈。比如,在浦江游船打卡,寓意 " 幸福如江水延綿不絕 ";在上海中心頒證,寓意 " 幸福永遠在最高點 " 等。
旅游婚登服務鏈中,婚紗攝影是重要一環。城市漫步中,周衛紅發現,光線較好的落日時分,不少婚紗攝影團隊扎堆于外灘源、蘇州河邊,彼此互相影響,體驗堪憂。" 婚紗攝影能否推出‘官方取景框目錄’?" 她建議,倘若匹配推出客流監測服務,或許能讓攝影團隊靈活調整,也讓更多新人覺得 " 值回路費 "。
政府引導、需求倒逼之下,更多社會力量有望入局。周衛紅以自身所在的春秋旅游集團舉例,其旗下的觀光巴士也能成為新人婚登照的 " 流動展示區 "??v觀海外,不時有新人將結婚公告登報展示,流動巴士也能融入旅游婚登服務鏈,讓新人 " 把幸福灑滿上海的大街小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