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蔡鈺 編輯 | 李勤
在交通事故風波后,雷軍再次亮相。
5 月 16 日,在小米價值觀大賽上,雷軍發表了一場演講,首次在公司內部對高速事故事件進行系統性回應。
雷軍坦言,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小米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 我和同事們一樣,一下子都懵了 "。
雖然曾有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勸他,造車難免會遇上交通事故。但所有人都沒想到,此次事故對小米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首次造車的小米其實非常重視安全,在權威機構的評測中,SU7 也拿到了最佳評分。但經歷此次事故后,雷軍表示," 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汽車行業的新人 "、" 但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 "。
小米終于意識到,公眾對小米的期待和要求早已遠超想象,小米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失去了新手保護期,消費者將會以更高的標準要求小米。
雷軍說,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小米公司管理層和汽車部門召開了無數次會議,商討如何系統地解決安全問題,以及如何拿出更有說服力的經營和治理表現,來回應公眾對小米更高的要求。
未來,小米汽車的目標將轉換為,在汽車安全的領域成為同檔最安全的車。對一家踏足行業僅有 4 年的公司而言,這無疑將是個巨大的挑戰。
小米官宣造車是在 2021 年。到 2024 年 3 月底,其首款產品 SU7 便正式上市。時至今日,SU7 的累計交付量已超 24 萬輛。在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甚至已經成為中國市場 10 萬元以上不分車型與能源形式的銷量冠軍。
目前,小米汽車 APP 上顯示的交付周期更是長達 40 周以上。也就是說,當前下定小米 SU7,提車時間已經在 2026 年 3 月。
今年 2 月,小米推出一款售價 52.99 萬元起的高性能車型 SU7 Ultra。這款年銷量目標為 1 萬輛的產品,開啟訂購后 2 小時大定破萬,72 小時后大定更是達到 1.9 萬量。
對于一個初次踏足造車的品牌而言,這樣的成績的確震撼。
但與手機、小家電一類產品不同,汽車是與用戶生命安全直接掛鉤的復雜工業品,安全與質量的提升,是每一家汽車企業的必經之路。
這次安全事故,就給小米敲響了發展的警鐘,對于汽車安全,小米投入再多也不過分。
事故的原因,是用戶駕車撞上了道路中央的水泥護欄,隨后全車被燒至白車身裸露,導致人員傷亡。小米公布的行車日志顯示,事故發生前,車輛正處于 NOA 領航輔助駕駛開啟狀態。
事故中輔助駕駛系統是否能正確識別施工標志、事故發生后車鎖車門是否可以正常打開成為關注焦點。并且討論已從小米汽車,慢慢擴散至整個行業對安全與質量的監察。
很快,監管部門便出手開始整頓此類安全亂象。
4 月 16 日,工信部頒布了新版本的動力電池標準,技術要求從動力電池起火、爆炸前 5 分鐘報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同日,工信部汽車審查處召集多家企業召開會議,對智能駕駛的規范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包括了輔助駕駛的命名規范、對用戶開放的功能限制等等。
5 月 8 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修訂意見,解決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安全隱患。5 月 16 日,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技術要求也完成起草,規定乘用車今后將強制配備相關功能。
行業將從野蠻生長的爆發期,進入技術與安全的補課期。
雷軍在內部演講中也表示,小米目前已經明晰了未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會打造一個更加完善的系統,更會提升經營和治理表現,來回應公眾的期待。
的確,從技術要求、測試驗證、供應鏈管理到生產流程都是造車必修課,汽車安全本質就是體系化的能力。野蠻生長固然可以帶來一些成果,但卻不利于長遠發展。夯實安全基礎后,中國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將會走向更加長期的繁榮。
以下是雷軍演講原文:
今年是我們小米創業的 15 周年,這是一個大日子,我們也為 15 周年準備了一系列的慶典活動。但是,三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把這一切都擊碎了。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我和同事們一樣,一下子都懵了。
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告訴我:" 造車,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難免。"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回想四年前,我們決定造車的時候,我就一直特別擔心安全問題,所以我們對于汽車的質量和安全無比的重視。
經過汽車團隊這么多同事們三四年的努力,我們 SU7 在上市的一年多的時間里面,我覺得質量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我們在參與的所有的權威機構的評測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
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場交通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公眾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
其實此刻我才真正的意識到,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汽車行業的新人,我們是一家創業的公司。
但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深深的理解,小米今天的規模、影響力、社會關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深刻的意識到,這是 15 年的小米無可回避的責任。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5 歲的小米,不再是行業的新人,我們在任何一個產業里面都沒有了新手保護期,我們要有更高的標準和目標。
所以,談到汽車安全,我想跟大家說的是,我們要在汽車安全的領域成為同檔最安全的車。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合規,也不僅僅是行業領先水平,我們要做的是作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做出 ( 超越 ) 行業水平的安全。
在今年的 4 月 1 號,我就在微博中對公眾說,小米絕不回避任何問題。絕不回避,就是要求我們直面問題,直面自己,有錯就改,持續改進。要做到這一條,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高度重視,需要我們整個團隊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共同努力。
過去的一個多月,我跟集團的管理層、汽車部的同學們開了無數次會。其實會議的主旨只有一條 —— 我們如何系統的去解決問題?我們如何拿出更有說服力的經營和治理表現,去回應公眾對我們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小米的 15 周年,我們原計劃規劃了很多很多的慶典、總結、規劃的活動,但大部分都取消了。無論如何,借這個機會,我認為我們還是要認真的總結一下過去 5 年的得與失。
我個人認為,小米在過去的 5 年,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了技術為本。5 年前,我們提出了全新的目標 —— 致力成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領者。
5 年前,我們明確的承諾了五年的研發投入要超過 1000 億,要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到現在,我們大約投了 1050 億,今年一年的投入預計就會超過 300 個億。
今天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無比重要的消息:我們自主研發的手機 SoC 芯片 ( 玄戒 01 ) 玄戒 O1,預計月底發布。
這是我們小米造芯 10 年階段性的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點。造芯片是公眾和米粉朋友們對我們殷切的期待,更是小米邁向硬核科技引領者的必由之路,我們小米將勇往直前。
2019 年,是我們曾經非常困難的一段時間,那時我們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各種問題。就是在那一年年底的供應商大會上,我跟產業鏈的合作伙伴說過這句話:"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
我相信,到今天為止,各位合作伙伴們可能都清晰的看到,今天的小米比 5 年前強大了很多。到今天為止,我們小米已經創辦了 15 年。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風雨歷程,我們都已經證明了我們的韌性。
我還記得創辦的時候,我以為大家需要 15 年時間才能真正理解和認可小米,今天看來,我們還是太樂觀了,15 年還不夠。但沒有關系,我們就繼續走下去,直到我們被完全證明的那一天。
今天的小米遠遠不是最強大的,但我相信,在堅持、韌性、不服輸、打不倒的方面,沒有人比我們更有毅力,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