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小鵬 X9 香港的上市發布會上有個好狀態,重感冒的何小鵬說自己在登臺前的 48 個小時里睡了 30 個小時。
在報告完自己的身體狀況之后,何小鵬的第二句話是:
" 這對我們實際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地方。"
從啟德碼頭到港交所的駐地中環港景街一號,只需要走啟德隧道接紅磡海底隧道再轉告士打道,車程也就半小時內。但是從啟德很難直接目視到中環,畢竟有維多利亞港的高樓們遮擋著視線。而以維港做一條折線,將啟德和中環兩端對折,竟疊出一個能同處于不同時空的香港。
一
就在何小鵬登臺啟德碼頭前半個月,國泰航空派出一架 A350-1000 客機,以 1000 英尺高度復刻經典航線:從北角、灣仔到啟德碼頭,20 分鐘航程重現 " 飛機穿樓 " 的場景。以此來紀念啟德機場的百年誕辰。
20 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 · 卡帕有句名言:" 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還不夠近 "。那在哪里能夠最近距離拍到啟德機場起降的飛機呢?除了機場的停車樓之外,另一個最好的選址,就是九龍城寨。
這里距離啟德機場有多近?舉個例子,啟德機場的 13/31 跑道的進近燈就架設在九龍的居民樓上。
而 " 高科技,低生活 " 的設定,日后也被總結為賽博朋克風格的基礎原則。但凡創作有關于這種風格作品的導演們,都很難把目光從香港的霓虹光管招牌上挪開。所以即便是《銀翼殺手》里廣告牌上的漢字錯得離譜,也不妨礙它被全世界的科幻愛好者奉如圣經。
關于九龍城寨的都市傳說大多不得考據,但有一點是真的——這座混凝土澆筑的泥潭里有不少人仰望那一小片飛機劃過的天空,客機發動機的轟鳴對他們而言或非噪音,而是勾動他們跳出這片陰暗的沖鋒號。
有不少自媒體曾言之,劉德華少年時家道中落,不得不搬進九龍城寨。事實并非如此,當時劉德華家選擇的落腳地是鉆石山,距離九龍城寨不算遠,但至少能住上百呎的鐵皮屋。
從鍋爐工到無線藝人培訓班再到成為巨星,劉天王始終沒丟自己出身名門的氣質。而真正從九龍城寨里摸爬滾打出來的明星們,身上多帶著一股出格的狠勁。譬如 " 東莞仔 " 林家棟、執《黑社會》導筒的杜琪峰,以及香港 " 四大惡人 " 之首的何家駒。
想要出人頭地,對于當時還是少年的劉德華、林家棟、杜琪峰們來說,有條路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也要走的,就是 TVB 的藝員培訓班。從這里最終越過龍門的名字都燦若繁星:周星馳、周潤發、劉嘉玲等等。但絕大多數真正大紅大紫,卻得是逃出 TVB 之后的事情。涉世未深的明日之星們艷羨的是坐著勞斯萊斯出門的 TVB 大老板邵逸夫,卻一不小心成了邵老板割的第一茬韭菜。
當時的邵氏影業和 TVB,雖算不上是血汗工廠,但老板的畫餅功夫了得。1978 年,邵逸夫以 33 萬港幣的天價拍下了一塊單字 6 的車牌掛在了自己的勞斯萊斯上。成龍多年后回憶,他對邵逸夫印象最深的,便是初次見面時他乘著那輛掛著 "6" 字車牌的勞斯萊斯接自己。
" 他和我說,總有一天,你也能買得起。"
而關起門來時,巔峰時坐擁 120 億身家的邵逸夫對于手下的演員和導演卻相當摳門。面對大眾講話時一口流利英文的邵逸夫,在和員工就工錢討價還價時卻常常一口上海話。主演《梁山伯與祝英臺》大紅的港星凌波回憶,在向老板要求加薪時,邵逸夫用上海話回答:" 凌波啊,儂看我嘸么銅鈿啊。"
而在當時的香港,搏一個出人頭地機會的,又何止這些明星。
英國小說《望族》中有這么一段:一位美國商人坐飛機抵達香港啟德機場,當他走出機艙,聞到了空氣中的怪味,不是香味也不是臭味,只是奇怪得令人興奮。
商人問:這是什么味道。
身邊人解釋:這是香港的味道,錢的味道。
影評人大衛 · 波德威爾,在其著作《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中有一句關于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著名論斷:" 盡皆過火,盡是癲狂 "。
但九十年代過火的,又何止是香港電影。1996 年," 世紀賊王 " 張子強策劃綁架了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成功索要 10 億港元,這個綁票金額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其過程雖未見于正式報道,但正如諸多影片中所描述的,他只身一人來到李嘉誠別墅,彬彬有禮地和李嘉誠 " 談判 ",最后也安然帶著 10 億現金離去。
電影《樹大招風》中有個名場面,就是張子強開著蘭博基尼 Diablo,將十億現金裝在蛇皮袋里放在車頂上,飛馳在香港的街道。而在更加光怪陸離的現實中,張子強確實有這么一輛黃色的 Diablo。
歌頌黑幫人物最終獲得主流電影大獎,這件看似魔幻的事兒在三十年前的香港再正常不過。《跛豪》所開辟的是香港類型片最后一個爆火的類別,那就是梟雄片。雖是描述底層人奮斗最終站在頂峰的過程,但期間經歷的手段無論黑白,都是用于歌頌的素材,這已經明顯有悖世俗常理了。
相比起功夫、警匪、乃至賭博電影,梟雄片的沒落來得更加快一些。1997 年,《跛豪》的導演麥當雄作制片人(另一位制片人是向華強),麥當雄的弟弟麥當杰執導的《黑金》上映。這部投資 6000 萬港幣,演員表上匯集了劉德華、梁家輝、吳辰君、趙文瑄的大制作,最終香港票房報收 900 萬港幣。就連財大氣粗的向氏,經此一役也緩了好久才恢復元氣。而麥當雄從此不敢再投資電影,北上大陸做起了生意。
事到如今,這部被很多影評人視為梟雄片最后的一抹霞光,最終被短視頻平臺重新賦予生命的臺詞,是梁家輝的那句:
" 我們都坐奔馳、坐勞斯萊斯,你坐馬自達,怪不得你會塞車!"
笑梗不笑人,馬自達們才是千禧年前,香港普通人奮斗的寫照。
2000 年,馬自達 Premacy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普力馬,登陸香港市場。這輛長度不過 4 米 3 的小 MPV,竟然塞下了三排座椅,能坐足七個人,這種實用性讓香港消費者喜歡的不得了。上市當月,Premacy 就賣出了 1200 輛,比之前一年馬自達的整體銷量還高。
在之后的時間里,Premacy 連續兩年成為同級車銷量冠軍,所取得的市場成績讓同樣生產小 MPV 的日系廠家眼紅不已,豐田 Sienta、本田 Freed 這些小型 MPV 也緊跟馬自達之后也都在香港上市。
MPV 在香港的流行,其實是有些反常理的。畢竟大尺寸和油耗并不符合香港普通市民的基本出行訴求,而且 MPV 的排量也讓它在首次登記繳稅的時候更貴上些。不過香港人對于這類車型的喜愛,夾雜著不少歷史情節。
往前追溯的話,那就得聊到七十年代的 " 白牌車 " 和八十年代的 " 黑牌車 " 了。先說前者,在 1967 年的 " 六七暴動 " 之后,香港政府念及那些偷偷用私家車白牌從事非法運輸的 " 九人車 ",在暴動期間穩定市民出行有功,于是放寬了對于這類車型的限制。這些被收納成正規軍的 9 座車隨即體型膨脹,一路從 9 座發展到 14 座、16 座。加上了頂燈了涂裝,成為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香港小巴。
而海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逆天的載人能力。標為七座,但拉開側滑門能下來多少人是個未知數。具體表現可見電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時值今日,依然有不少人開著改裝的海獅或者埃爾法違規在深港口岸往返運客。而大公文匯在報道時的標題簡直復古:" 跨境白牌車猖獗,隨叫隨到日賺逾萬 ",讓人夢回半世紀前。
終有一天,梟雄落幕。新時代站在頂峰的人不再需要過于亮眼的身外之物彰顯自己,而是像李嘉誠那樣,刻意在公眾面前展示的是自己的卡西歐手表。
四
2022 年,香港地區純電動私家車上牌登記量 19795 輛,在整體私家車新車市場中占比達到 52.82%,而這里比例在一年前的 2021 年,僅為 24.2%。而在這種現象的幕后推手,是政策。2018 年,香港政府首次引入 " 一換一 " 政策,只要車主將舊燃油車報廢更換為純電車,即可獲得首次登記稅的寬減。
特斯拉于這個時代坐上了香港汽車銷量的頭牌寶座,擠掉了盤踞在此數十年的豐田。也就是在同一年,香港這個人均勞斯萊斯最多的地區,前 9 個月新上牌勞斯萊斯僅為 10 輛。
埃爾法在當下這個時代的香港也沒撈到更多的油水,反而是國內車企嗅到了香港市場風向的變化。最先試水的是上汽大通,2023 年大通的大家 9(在香港稱 MIFA 9)正式引入香港后售價為 39.9 萬港幣,隨即在 2024 年連續 5 個月拿下香港 MPV 市場銷量冠軍。
現在的香港消費者喜愛純電 MPV 的緣由,除了登記稅少、用電比用油便宜(香港汽油價格常年世界最高),還有一條理由:政府有規定,在天文臺沒有發出高溫預警的情況下,如果是燃油車,在路邊等人的是不可以開空調的,電動 MPV 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在小鵬 X9 和極氪 009 的發布會上,這兩個品牌不約而同提到的是,希望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化窗口作為跳板,進軍更廣泛的海外市場。各家國內品牌從去年起在香港大做文章,但醉翁之意又不在酒。而真正悄悄把這里吃下的,是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已經把香港銷量第一的桂冠攥在了自己手里,并且領先第二名的豐田近千輛。
如果把車市當做一個市場的縮影,那么香港如此的現實主義,讓人陌生。
五
前國泰航空運營總經理兼飛行員羅素 · 戴維曾回憶說:" 在啟德機場飛行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這里要求你在低空急轉 45 度對準跑道,在高樓大廈之間飛行,這種飛行經歷讓人難以忘懷。"
1994 年拍攝《紅番區》時,那是成龍第二次進軍好萊塢。抱著破釜沉舟心態的他,即便是在前一場拍攝從大橋上一躍而下的鏡頭時摔傷了腳。第二天在固定好之后,坐進了切掉蝴蝶門的蘭博基尼 Countach,用腳踩住大刀,沖向了氣墊船。自殺式拍攝風格真的讓老外們震驚,但這也恰好是那個時代香港人拼搏的寫照——為名為利、也為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他們甚至能拼上命。
而在今天的香港,你可以在莊士敦道的麥當勞點上一份限時聯名單品 " 姜公批 "。看著曾經四大天王表演胸口碎大石只為搏一笑的城市,如今變成了頂流一個人的 " 痛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