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滬上阿 YI
昨晚,智己正式上市了了全新的 L6 車型。以 " 入門即頂配 " 的配置策略和 20.49 萬 -26.49 萬元的限時權益價,向市場釋放出強烈的技術普惠信號。
但在我看來,這些并不是這款全新 L6 所需要承載的全部。
它還需要扭轉的,是智己品牌突破銷量瓶頸、重塑市場地位的期待。
全新智己 L6,到底新在哪里?
從產品配置來看,全新智己 L6 的整體配置,在整個同級別市場中,算是處在當前的配置頭部陣營之中的。
比如,我們在全新智己 L6 全系上,可以看到其搭載 800V 高壓平臺,以及因此而出現的充電效率大幅提升,并實現了 15 分鐘即可補能 610 公里的補能效率。而在續航層面,CLTC 續航最高突破 800 公里,基本上完全超越了人們對于電動車補能焦慮的范圍。
這些,都是智己在誕生 5 年多時間里,逐漸堆積起來的品牌技術護城河。但這依然不是全部,全新的 L6,就會有全新的技術被持續推出。
除此之外,IMOS 4.0 生態座艙首次引入 AI Agent 技術,融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生態,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外賣、支付等操作,實現 "No Touch & No App" 的無縫交互。
事實上,這一直是智己產品的制造邏輯。那么現在問題來了,如何能夠更高效地將自己的產品觸達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智己的傳播破局路徑
當然,技術配置的領先,并不能完全彌平智己在當下遇到的挑戰。
在當前新能源市場滲透率突破 50% 的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的生存線也進行了相應的提升。
三年前,新能源車企的生存線,可以被粗略地劃分在單月銷量一萬臺以上。而如今這個成績線已經被提升到了單月三萬臺左右到水平。這顯然是放在智己面前的重要挑戰,而想要突圍,智需在以下三方面尋求突破。
首先,技術與配置顯然是智己產品身上存在的重要優勢。因此,智己銷量突破的關鍵,在于其能否通過技術普惠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而非僅局限于 " 精致都市青年 " 的細分市場。
毫無疑問,智己 L6 的設計與功能明顯偏向都市年輕群體,例如 " 瞬感天幕 "" 貝果座椅 " 等配置直擊女性用戶痛點。
但 " 精致 " 標簽毫無疑問并應該成為傳播的全部。未來,智己如能加重突出技術普惠性的傳播,以吸引家庭用戶、科技愛好者等多圈層消費者。
總體而言,打造好產品與高效傳播好產品同等重要。而就目前來看這也正是智己目前需要持續加強的一塊重要的拼圖。
當然,市場只是智己全部使命的第一步。這個品牌在上汽體系內,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智己在上汽體系內的 " 雙線使命 "
毫無疑問,目前在上汽體系內最受人關注的新聞點,被聚焦在了上汽與華為聯合推出 " 尚界 " 品牌之上。
這一動作,一度引發了外界對智己地位的擔憂。
但在今年上海車展上,賈健旭再次強調了智己的定位——高端智能電動領軍者,是上汽品牌向上的踐行者、創新技術的先行者。這表明確了,上汽集團對于 " 一號工程 " 智己依然將鼎力支持。
這種定位,使智己成為上汽保持技術獨立性的關鍵抓手,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與 Momenta 的合作路線需與華為方案形成互補,避免技術路徑單一化。
上汽與華為合作尚界,本質是借助外部生態彌補短板,但智己的存在確保了集團在核心領域(如底盤控制、智駕算法)的自主權。例如,L6 的 " 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 由 Momenta 獨立研發,與華為 ADS 方案形成差異化。這種 " 雙線并行 " 策略既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也為未來技術出口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所以,現在擺在智己面前的目標很簡單,若 L6 能打開銷量,智己有望成為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標桿。
從 L6 開始,任務合理化
智己 L6 的上市,不僅是智己汽車在產品層面上的革新,更是上汽戰略意圖的具象化。
它承載著技術普惠、銷量破局、自主路線守護三重使命,而集團一季度業績的向好,為這些任務的推進提供了底氣。
但想要成為這個支點,需要克服的困難依然很多。因此,毫無疑問的是,擺在智己面前的任務,顯然比以往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