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廣告植入做得巧妙且讓人能接受,一直都是個技術活。好的廣告能被當成優秀題材反復研究,而生硬植入的廣告則會留下千古罵名,比如今天爆出百度地圖在導航界面強硬地植入 " 車道級廣告 ",就被用戶罵上了熱搜。
有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吐槽稱,自己使用百度地圖導航時,導航界面的車道上竟然出現 " 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 " 的幾個大字,原來廣告竟然可以這樣打?他們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嗎?這位用戶表示,本來百度地圖的開屏廣告就很讓人厭煩,結果百度不知道怎么想出的這種植入方法,把廣告詞焊在導航的車道路面上,這個 " 小妙招 " 看得讓人十分火大。
然后,另一位用戶遇到的情況更離譜,因為這個廣告竟出現在車子開到路口的位置,幾個大字甚至把車道指引都蓋住了。導航本應該顯示與駕駛相關的信息,這種大字會讓駕駛員認為是重要內容,可能會為了看清楚而分心瞄一下手機,結果百度竟然在汽車過路口時給你放的是廣告?!萬一正好在分心時出了交通事故怎么辦?代入駕駛員視角想一想,腦子里一股無明火就竄上來了。而且目前并沒有發現在什么位置可以關閉這種廣告,簡直防都防不住。
無獨有偶,之前小編在網上沖浪,就遇到過用戶搜 " 河南大盤雞 " 后首先跳出的是廣告,點擊 " 仍然想搜河南大盤雞 ",才給你推薦搜索結果的離譜事情,這一招真的十分拉低好感。作為刻在公司骨子里的基因,百度打廣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導航軟件盈利難,但是也不能踩在用戶的底線上作妖。用戶原本不太反感打廣告,但未經用戶允許,或讓用戶體驗降低的胡亂打廣告方式逐漸拉低了用戶的耐心。就比如極其靈敏的 APP 開屏搖一搖廣告、開了視頻會員還要看專屬廣告、偽裝成優惠券的套餐廣告等等,對用戶來說簡直是侮辱,讓眾人對打廣告產生了厭惡心理。如果用戶不反對,以后是不是會出現更加難繃的廣告形式呢?只能說,國家整治互聯網牛皮癬的手段還不夠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