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芯國際發布了一季度財報,雖然業績數據增長相比過去已經展現比較好的勢頭,但無奈營收增速環比不及預期及 Q2 指引不好,疊加中芯國際一季報顯示遭多個基金減持等原因,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
今天中芯國際 A 股跌近 5%,其港股盤中一度跌超 10%,最后收跌 4.76%。
這種情況下,投資怎么辦?
在我看來,先說結論,按照目前形勢,中芯國際的估值趁機回調確實是個大概率事件,并且從談判進度和業績指引來看,接下來的時間段可能會比較磨人,但不要期待更大幅度回調。
因為有 3 個關鍵支撐:
1、稀缺性,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率先實現先進制程大規模量產的代工廠,極具稀缺性;
2,芯片國產自主邏輯足夠強,且市場空間巨大,未來增長前景確定;
2、產能在加速爬坡,業績增長勢能潛力在加速釋放。
先通過財報數據來看它的經營面。
中芯國際 Q1 主要財務數據:
營收達 22.47 億美元(約 163 億人民幣),同比大增 29.4%,環比增長 1.8%(但中芯國際此前給出的業績指引是一季度收入環比增長 6% 至 8%,因而嚴重不及預期);
凈利潤 13.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66.5%;
毛利率為 22.5%,環比大致持平,超出此前 19%-21% 的業績指引區間;
第一季度資本支出為 101.6 億元,環比下降 14.3%,同比大幅減少 36%;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 -11.7 億元,而去年同期為 +35.7 億元。
從運營數據看,中芯國際第一季度銷售晶圓 229.2 萬片 ( 8 英寸等效 ) ,環比增長 15.1%,同比增長 27.7%,顯示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同時,公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 89.6%,較上季度提高了 4.1 個百分點,這也是公司近期幾個季度以來產能利用率的持續回升。
產品應用方面,消費電子領域占比最高,達 40.6%,智能手機應用占比 24.2%,與上季度持平,但較去年同期的 31.2% 明顯下降。工業與汽車領域占比達 9.6%,環比和同比均有所提升。
從制程來看,12 英寸晶圓收入占比為 78.1%,8 英寸晶圓為 21.9%,顯示公司業務結構仍以先進制程為主導。
不過,展望二季度,中芯國際預計營收環比下滑 4%-6%,毛利率降至 18%-20%。中芯國際聯合 CEO 趙海軍 9 日在一季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原因是由于公司工廠出現廠務維修及設備改進等生產性波動,Q1 后半期 ASP 下降使收入增長未及預期,這一影響將會延續到 Q2;②中芯國際表示,年初行業對手機的總出貨目標過高,Q3 或出現客戶下調備貨目標,同時 PC 增長乏力等因素,對代工行業價格形成下行壓力。
另外,在一季度發現產線問題后,中芯國際在處理受影響晶圓、與客戶協商出貨時,為打消客戶顧慮,選擇在接收端下調產品價格,進而對 ASP(平均銷售均價)及營業額產生影響。
不過趙海軍強調,上述事件系單一事件,對公司而言實際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影響預計延續到未來四到五個月(即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前半期),后續需要一定時間將產線晶圓質量及成品率交付至最高標準。
此外,對于關稅影響問題,趙海軍表示,在今年新的市場因素出現后,二季度基本面相比一季度沒有太大變化," 關稅政策出臺后,中芯國際進行內部測算,并與供應商、國內外客戶做了深入交流,實際上對行業的直接影響非常小,影響小過一個百分點。"
股東減持方面,一季度股東數據顯示,大基金旗下鑫芯香港一季度減持 6597.72 萬股,占其流通股比例顯著下降。其 A 股也有多只頭部公募基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持。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資者的擔憂。
實際上,2020 年以來,隨著芯片技術不斷突破和國產替代的敘事加速推進,中芯國際的營收規模就不斷加速增長,2024 年中芯國際總收入 80.3 億美元,同比 +27%,這是非常亮眼的增速,業績正在加速對象高昂的估值溢價。
從少數股東權益情況也可以看出,中芯國際部分高毛利產品如 14nm 已開始貢獻利潤。
我們可以簡單推算,在芯片國產自主的敘事和消費電子、AI、汽車、AloT 等產品等越來越龐大的增量需求下,國內芯片市場的蛋糕將足夠中芯國際在未來很長時間都吃到撐,而加速擴建產能,就是它未來營收實現高速增長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現在隨著國內大規模提振經濟、提振資本市場的刺激政策推出,尤其國家不斷引導長線資金入場,現在無論 A 股還是港股市場最不缺乏的就是超低成本的資金,大家都在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而中芯國際是中國芯片自主替代敘事下唯一的核心資產,并且市場蛋糕足夠大,公司業績放量趨勢越來越強,這樣長期增長邏輯非常清晰的公司,只要但凡股價出現大幅回調,那么一定就會有大量資金入場分批接手。
一季度之所以有基金出現小規模減持,我認為更多是出于中芯國際過去 2 年漲得太猛,同時如今面臨階段性的業績風險帶來不確定性因而進行的短期風控操作,但實際上除了大基金鑫芯香港的減持,其他公募機構一季度減持的比例相對根本不算什么。
從投資操作層面來看,鑒于目前局勢和情緒面,中芯國際接下來一段時間還可能繼續弱勢調整,可以緊密關注后續的入場機會,多看少動,后續如果每跌 10%,那么就加 1 成倉位(或每跌 5% 就加 0.5 成),然后長期拿著,我認為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