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何明俊
5 月 14 日,光伏板塊開盤下挫。
同花順 iFind 顯示,5 月 13 日漲幅較大的個股在 5 月 14 日迎來回調,如 5 月 13 日上漲 16.96% 的東方日升(300118.SZ),5 月 14 日下跌 5.01%,報收 10.61 元 / 股;截至 5 月 14 日收盤,通威股份(600438.SH)報收 17.79 元 / 股,跌 3.05%;協鑫集成(002506.SZ)報收 2.38 元 / 股,跌 2.06%;阿特斯(688472.SH)報收 9.63 元 / 股,跌 3.51%;億晶光電(600537.SH)報收 2.96 元 / 股,跌 3.27%;鈞達股份(002865.SZ)報收 41.92 元 / 股,跌 3.70%。
據時代財經統計,截至 5 月 14 日收盤,光伏產業個股總市值較前一交易日蒸發 153 億元。而光伏設備指數(881279.TI)于 5 月 13 日觸及高點 6345.199 點后回落,當日報收 6188.839 點,漲 2.27%。5 月 14 日開盤,該指數報 6122.822 點,低于前一日的收盤點位。
據時代財經了解,光伏板塊之所以在昨日(5 月 13 日)迎來大漲,主要是受到市場上硅料企業 " 減產挺價 " 的傳聞影響。
市場消息指出,業內正計劃由硅料行業排名前 6 的廠商來收購剩余所有硅料產能。而時代財經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硅料企業對于 " 減產挺價 " 的探討確有其事,但目前細節尚未達成共識,且花費亦相對較大。
" 如果行業在積極探討各類解決方案,也期待有一個好的結果,但目前仍需繼續觀察。" 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
當前,硅料環節的 6 家頭部公司分別是通威股份、協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大全能源(688303.SH)、東方希望以及亞洲硅業,合計硅料產能高達 236 萬噸。
此外,尚有一眾份額較小但亦有參與硅料環節的企業,如合盛硅業(603260.SH)、寶豐能源(600989.SH)等。
海證期貨研報數據顯示,4 月多晶硅產量為 9.54 萬噸,同比下降 47.4%。目前多晶硅企業生產積極性有限,部分企業在后續生產將出現一定自律減產,5 月雖有個別新投產能(預期產能共計 15 萬噸),但減產企業亦有多家。5 月產量環比仍將小幅下降,預計開工率 30%~40%。截至 4 月 30 日,多晶硅庫存約 26.1 萬噸,已連續 4 周累庫。
盡管硅料 " 減產挺價 " 的市場傳聞刺激 5 月 13 日光伏板塊短暫反彈,但 5 月 14 日,光伏板塊依然下挫。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 5 月 13 日盤后,上交所召開 2024 年度科創板光伏行業集體業績說明會,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688472.SH)、奧特維(688516.SH)、高測股份(688556.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5 家光伏企業參會,回答投資者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 截至目前公司在美國儲備有足夠規模的電池組件庫存,其成本預計不會受到美國加征對等關稅的影響,另有部分在運輸途中即將入關的產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供貨渠道,可以滿足公司今年后續階段美國市場客戶需求。"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這次對等關稅可能會帶來產品價格一定幅度的上升,對于美國的電池組件庫存利潤會產生正面影響。另外,公司的印尼合資 TOPCon 電池組件工廠(目前年產能 1GW)不受東南亞四國 " 雙反 " 的影響,印尼工廠具備相對競爭優勢。
阿特斯董事長莊巖則明確地告訴投資者公司會采取的應對不確定性的方式。比如,通過短暫的 90 天時間窗口,利用好原有產能航道;加快推進部分環節往關稅成本較低地區轉移;加快美國本土工廠生產等。
時代財經注意到,自 5 月 14 日 12 時 01 分起,中美調整后的關稅正式生效。即便關稅政策有所緩和,但較多投資者仍對這一問題感到擔憂。
" 中美關稅政策緩和,有利于為光伏、儲能產品提供相對穩定的海外貿易環境。為應對海外貿易政策挑戰,公司持續完善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布局,保障高溢價市場供應穩定。"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指出," 公司對 2025 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保持樂觀,預計將實現 10% 以上的同比增長。主要增量來自于中東非、亞太等新興市場。"
奧特維董事長葛志勇則表示,公司是設備廠商,目前的關稅和貿易戰對公司有一定的影響,公司內部也在分析、評估并采取提升海外產能、拓展非美國家市場等積極措施。
" 目前光伏裝備制造的產能主要集中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必然會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為應對政策性風險,公司已進行了前瞻性布局,馬來西亞的制造基地已落成并完成了首臺設備出貨,正逐步提升產能規劃以應對未來的海外出口要求。" 他補充道。
在李仙德看來,當前國內分布式搶裝高峰已過,市場報價逐漸趨向理性。
" 長期來看,無論是 AI 驅動還是綠色電力需求,光伏長期需求依舊旺盛。部分跨界光伏企業已在逐漸退出市場競爭,結合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指引,光伏行業會逐漸進入從虧損到盈虧平衡、再到逐漸盈利的過程。" 他說," 基于 2025 年的組件出貨目標,公司當前已簽訂 6 到 7 成的訂單。"
莊巖則認為,行業供過于求局面目前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2025 年公司將繼續執行行之有效的經營策略,在光伏板塊,在行業產品價格未有明顯回升之前,繼續平衡組件出貨量和利潤的關系,優先保證高價市場訂單;同時,充分發揮儲能第二主業的優勢,保證大型儲能業務的高質量交付。"
高紀凡亦向投資者透露當前行業產能情況。" 目前業內 PERC 產能和尾部廠商持續出清。" 而葛志勇也表示," 現階段行業內部分企業已開始處理部分落后產能。光伏行業整體的出清進度與節奏無法預測,我們預計還會需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