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暖意融融,恒生指數與科技指數累計漲幅超 20%,IPO 與上市后融資規模雙雙創下新高;A 股交投活躍度也同步飆升,日均成交額同比提升超兩成。
資本市場的火熱,正讓券商行業迎來久違的 " 豐收季 " —— 國泰海通(02611.HK)、申萬宏源(06806.HK)、國聯民生(01456.HK)、中信建投(06066.HK)、中金公司(03908.HK)和東方證券(03958.HK)等六家頭部券商集體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喜,凈利潤增幅最高超 200%,其中申萬宏源增速接近翻倍。
不過,熱鬧背后藏著耐人尋味的細節:這些券商 H 股股價漲勢兇猛,A 股卻多數下跌,AH 溢價率最高超一倍;市凈率數據更顯示,H 股估值顯著低于資產凈值。為何業績飄紅的券商股出現 "A 股冷、H 股熱 " 的分化?估值洼地的券商 H 股,是否藏著被低估的機會?這場由市場繁榮催生的券商業績盛宴,又能持續多久?
券商業績飄紅背后:IPO、交投情緒升溫
今年以來,港股交易暢旺,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年初至今漲超 20%,勢頭猛進。在此背景之下,內地企業、A 股上市公司,扎堆赴港上市,熱鬧非凡;投行更是迎來久違忙碌期,業務量水漲船高,一派興旺。
市場活躍度噌噌往上跳,上市后融資也乘勢而起,后勁十足。
Wind 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 A 股股權募資總額達到 7,867.44 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增 391.97%。其中,IPO 募資總額達 413.33 億元,同增 19.34%,而增發規模則達到 7,144.69 億元,同增達 606.81%。
港股更是扭轉前幾年的頹勢,今年狀態大勇。
今年前七個月不到,港股 IPO 募資規模已遠超去年全年總額,達到 1,235.64 億港元,是去年全年的 1.4 倍;上市后募資規模達 1,649.04 億港元,是去年全年的 1.9 倍。
與此同時,通過滬深港股通機制,AH 股的溢價率在收縮,見下圖,使得 AH 股的聯動變得緊密。
港股的低估值,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驅使海外資金進入港股市場尋覓機會,也調動起海外資金對于 A 股的興趣。
盡管 A 股的大盤表現不如港股,但是從交投活躍度來看,今年的 A 股成交量有較大的提升。Wind 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合共 127 個交易日),A 股全部主板的總成交額為 110.7 萬億元人民幣,如此算來,日均成交額約為 8,718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全年的日均成交額約 7,016 億元人民幣高出了 24.26%。
這些因素都推動了大型券商股的業績。
六家大型國內券商發盈喜,股價表現有分化
近日,國泰海通(02611.HK)、申萬宏源(06806.HK)、國聯民生(01456.HK)、中信建投(06066.HK)、中金公司(03908.HK)和東方證券(03958.HK)等大型國內券商均發布了 2025 年上半年業績預喜,見下表。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均超一半以上,其中申萬宏源的增幅更接近一倍。
這些券商股的業績表現如此出色,均得益于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財富管理等的強勁增長。
此外,國泰海通和國聯民生在上半年完成整合,也對其歸母凈利潤帶來較大的推動作用。國泰海通的 2025 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年增幅或介于 205%-218% 之間,扣非歸母凈利潤年增幅或分別達 69.12%-73.96%,要高于第 1 季的增幅。國聯民生的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增幅更達到 13 倍,合并之后,其實力和業務或得到增強,業績也出現了顯著的改善。
值得留意的是,合并后的國泰海通投行業務顯著增強。Wind 的數據顯示,2025 年以來股權承銷規模排名第一的券商依然為 " 老大哥 " 中信證券(06030.HK),總額為 1,376.84 億元;由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合并而成的國泰海通,則超越中信建投排名第二,承銷規模達 1,309.60 億元。中信建投排名第三,承銷規模為 1,191.05 億元;投行貴族中金公司排名第四,承銷規模為 1,065.90 億元,其中 IPO 承銷規模最大,達到 274.88 億元。
從估值來看,今年上半年進步很大的申萬宏源(2025 年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或按年增長 94%-113%,高于同行)、完成并購并晉升投行業務 " 二哥 " 的國泰海通,以及最能得益于 A 股赴港上市潮的中金公司,今年股價漲勢跑贏同行,而從市凈率來看,這六家券商的 H 股市值仍顯著低于其資產凈值。
有意思的是,財華社留意到這六家券商今年以來的 A 股很一般,除了國泰海通和中金公司稍微上漲,其余四家券商今年以來的 A 股股價均為累跌。而它們的 H 股今年表現卻十分強勢,即便如此,H 股仍較 A 股具有深幅折讓,見下表,AH 股溢價率依然高企,其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國聯民生的 A 股溢價在一倍以上,這或多少能為其 H 股提供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今年以來,無論是港股的強勁復蘇、融資規模的爆發式增長,還是 A 股交投活躍度的顯著提升與股權募資的大幅擴容,均彰顯了兩地資本市場在不同維度上的積極表現。市場的繁榮直接驅動了券商業務的全面向好,六家大型國內券商上半年業績的亮眼增長,正是得益于投行業務的蓬勃發展、經紀業務的量能提升以及部分券商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這六家券商的 A 股表現分化,但 H 股卻展現出強勁的股價動能,且其 H 股不僅較 A 股存在顯著折讓,市凈率也顯示出估值優勢,這既反映了市場對其業績增長的認可,也為 H 股后續表現提供了一定支撐。
未來,隨著港股市場活力的持續釋放、A 股市場的深化改革以及 AH 股聯動性的進一步增強,具備估值優勢且業績扎實的券商 H 股,有望持續獲得市場關注,而兩地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與券商行業的穩健發展,也將為整體市場生態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