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對 " 反內卷 " 密集發聲。在政策支持及各行各業快速響應下," 反內卷 " 熱度持續升溫。
據新華社報道,7 月 1 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釋放國家層面 " 反內卷 " 新信號。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研報中表示," 反內卷 " 利好銀行業,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可能推動凈息差反彈并提升收益,但影響將較 2016 年供給側改革更溫和。
報告預計,在 " 反內卷 " 推動下,2026 年銀行業盈利有望實現 8% 的上行潛力,主要驅動因素為凈息差回升,其中股份制銀行的凈盈利影響可達 14%。
歷史經驗顯示,凈息差存在顯著改善空間
報告表示,2016-2018 年的供給側改革成功減少了某些行業的過剩產能,推動 PPI 從 2015 年 -5.2% 反彈至 2017 年 +6.3%,并與名義 GDP 增長正相關。
股份制銀行或更具優勢
報告顯示,在 2017-2019 年供給側改革后,在無政策利率變動情況下,銀行凈息差實現顯著擴張。貸款收益率上升 41 個基點,存款利率僅上升 27 個基點,存貸利差改善 11 個基點。
其中,股份制銀行凈息差擴張 47 個基點,遠超國有銀行的 7 個基點,主要得益于更高風險偏好和對大型國有企業暴露較低。
在貸款定價改善(企業與零售貸款基準利差上行,幅度為 2017-2019 年一半)、零售貸款占比升 1 個百分點、活期存款占比增加(幅度為 2021-2024 年收縮的四分之一)的核心假設下,摩根大通的敏感性分析顯示,2026 年凈息差潛在上行空間為 17 個基點,其中股份制銀行為 24 個基點,國有銀行為 9 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