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高度內卷、普遍求穩的行業周期里,大多數車企都在謹慎前行、穩妥過冬。但沒有人會想到,吉利反其道而行,選擇逆勢提速、主動出擊。
乍一聽,這個目標似乎有些冒進,但如果將目光投向吉利上半年的成績單,300 萬的年銷是水到渠成的。
今年上半年,吉利累計銷量達到 140.9 萬輛,已經完成了新定目標的 47%。
其中,新能源板塊更是表現搶眼,銷量達 72.5 萬輛,同比增長高達 126%,遠超多數自主品牌的增長水平。
那么問題來了:上半年的吉利,到底做對了什么?
主流高端雙線加速
從上半年交出的這份答卷來看,最顯著的成果來自于新能源轉型,6 月份吉利的新能源銷量占比已經達到了 52%,意味著吉利的產品進入了 " 新能源主導期 ",這與當前車市大盤的結構趨勢高度契合。
具體分品牌來看,最亮眼的無疑是吉利銀河:上半年累計銷量達 548,408 輛,同比增長 232%,順利躋身主流新能源第一梯隊。
可以說,自從去年銀河 E5 發布后,銀河就做到了 " 款款皆爆款 "。
而且與行業內一味拼低價的打法不同,銀河堅持 " 高品質、高智能 " 路線,不僅構建起了吉利銷量的中堅力量,而且每進入一個細分品類,就會樹立起新的標桿。
下半年,吉利銀河將全面提速,劍指全年銷售百萬輛的新目標。
與此同時,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吉利并沒有選擇 " 棄守 ",而是通過 " 精品 + 智能 " 的打法穩住陣地、守住利潤。
上半年,燃油車型銷量仍達到 61.6 萬輛,其中,中國星系列貢獻超 25 萬輛。與此同時,帝豪歷史累計銷量突破 400 萬輛,雙繽系列也接近 150 萬臺。
而對吉利來說,高品質的燃油車也是利潤的穩定器,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起到了 " 壓艙石 " 的作用。
在高端新能源賽道上,極氪與領克則實現了 " 單點突破 "。
上半年,極氪交付量達 90,740 輛,累計交付突破 50 萬輛,僅用 44 個月,成為全球最快達成該里程碑的豪華純電品牌。
同時,極氪單車均價也超過了 30 萬元,品牌 " 含金量 " 十足。
而在領克這邊,今年發布了全尺寸旗艦 SUV 領克 900,憑借出色的產品力和廣闊的覆蓋人群,領克 900 已經迅速站穩全尺寸 SUV 高端市場,被視為 " 爆款殺器 "。
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銀河品牌、極氪領克強勢出擊;
在燃油車領域,也發揮出了傳統優勢,保住了基本盤。
更重要的是,吉利并非靠一兩款爆款 " 撐起全局 ",而是依靠多個品牌、多個平臺、多個價格帶協同發力,構建出真正意義上的 " 多點開花、層層遞進 " 的銷量結構,展現了極強的體系戰斗力。
吉利的"造星系統"
很多人以為吉利的車能火,是靠一兩款性價比神車贏得市場。
但其實更為關鍵的是,它背后確實具備系統性打造爆款的能力。
這種能力將在今年下半年即將迎來新一輪釋放。
根據規劃,下半年吉利銀河將有 3 款新能源新品登場,包括銀河 A7、M9,目前均已完成全球首秀;極氪、領克將分別新增 2 款及 1 款車型。
銀河 A7,是全球首款 GEA 架構插混轎車,續航長、油耗低、設計優秀,空間寬敞,定位上既是 " 對標 " 也有 " 差異化 ",精準地踩中了用戶痛點。
過去的全尺寸 SUV,40 萬以上的高攀不起,20 萬級別的又不夠高級感,銀河 M9 的出現,正好踩中了用戶需求和實際落地之間的縫隙,產品定義堪稱精準。
領克則會推出精品混動 C 級車 10 EM-P,將搭載新一代英偉達芯片,進一步強化智能化標簽。
也許作為用戶,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產品升級,但真正關鍵的卻是系統背后的研發生態與技術儲備。
比如雷神 AI 電混 2.0,不只是追求節能,而是在 " 智能 + 性能 + 經濟性 " 的平衡點上重新定義混動車。它讓混動車也有高級質感,真正實現體驗不打折。
2025 年是智能駕駛的分水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 千里浩瀚 ",是 L3 自動駕駛量產落地的重要一步。吉利已經實現量產部署,而非停留在 PPT 階段。
再比如神盾金磚電池,經過 36 項極限測試,不僅提前滿足 2026 新國標,還在 " 托底沖擊不損壞 " 的實測中刷新行業安全標桿,這是技術能力和企業責任感的體現。
寫在最后
在不少人眼里,中國新能源車市的 " 格局 " 已經成型:比亞迪一騎絕塵,其他車企只能拼局部、打邊角。但吉利顯然不打算接受這樣的設定。
吉利將年銷量目標上調至 300 萬輛的背后,是在技術、品牌協同、智能化、全球化等多個維度上的全面出擊,吉利的野心,是要真正成為新能源時代的頭部車企。
如果說過去幾年是比亞迪的 " 全面收割期 ",那么 2025 年,很可能就是中國新能源市場從 " 一家獨大 " 走向 " 王者對決 " 的關鍵拐點。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吉利順利完成 300 萬輛的目標后,比亞迪會不會真的開始緊張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