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 5 月 10 日訊 ( 記者李春暉 ) 在所謂 " 對等關稅 " 沖擊下,我國 4 月貨物貿易仍表現出強勁韌性,超出市場預期。
昨日 ( 9 日 ) ,海關總署公布了前 4 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4 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 3.84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 ( 下同 ) 增長 5.6%。其中,出口 2.27 萬億元,增長 9.3%。
"4 月出口數據的亮眼表現無疑給市場送上了一顆‘定心丸’,極大地提振各方信心。"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表示。
一方面,4 月份中國對美出口雖有下降,但降幅小于預期。劉濤認為,這其中既有所謂 " 對等關稅 "4 月 9 日才生效、中國企業在生效期前 " 搶出口 " 的原因,也有部分美國進口商愿意主動承擔或分擔加征關稅等因素。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出口有所擴大。
" 數據顯示,4 月我國對頭號貿易伙伴東盟出口同比增長 20.8%,增速比上月加快 9.2 個百分點,走勢明顯強于季節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稱。
她表示,美國之外的出口市場走勢整體穩定,外需對我國出口整體上仍有較強支撐作用。" 一季度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 PMI 指數處于擴張區間,表明當前外需還有一定韌性。"
劉濤認為,出口的良好表現與中國自身的積極努力分不開。4 月 15 日 --5 月 5 日,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隆重舉辦了第 137 屆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 廣交會 ) 。本屆廣交會出口意向成交 254.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參展企業數量、到會境外采購商人數等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 這是全球客商對廣交會、中國制造和中國市場投下的‘信心票’。"
展望未來,美國所謂 " 對等關稅 " 的破壞性作用將繼續向國際貿易傳導,關稅沖擊可能進一步顯現,但是 " 天塌不下來 "。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未來關稅或將繼續對出口增速形成拖累,但我國外貿仍具有利條件。近年來我國貿易伙伴不斷拓展、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有效提高了我國應對全球供應鏈和市場波動的能力,或對出口份額形成一定支撐。
馮琳表示,接下來國內將顯著加大穩外貿和對相關出口企業的幫扶力度,主要包括幫助出口企業開拓美國之外的替代性出口市場,以及在國內強化對暫時遇到困難的外貿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等。
"5 月 7 日一攬子金融政策落地,表明宏觀政策開始在對沖外部波動、大力提振內需方向發力。接下來政策上還將推動減免困難企業的房屋租金、展位費、流量費等,降低外貿企業內銷成本。" 她談到。
劉濤認為,盡管中國外貿后續能否持續 " 超預期 " 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不排除階段性承壓較重的可能,但中國具備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加之近年來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勢頭明顯,跨境電商、新型離岸貿易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加速涌現,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對美國濫施關稅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談判和應對經驗," 中國外貿和中國經濟的韌性,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