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和訊投顧劉基稱,高頻收益出現腰斬,每秒 300 筆的交易 " 收割機 " 被監管叫停,這是否意味著散戶機會來了?7 月 7 日,滬深北交易所出臺嚴厲舉措,量化交易每秒申報超 300 筆,將被直接列入監管黑名單。那些依靠毫秒級海量撤單來收割利潤的高頻策略,將面臨成本大幅上升、收益縮水甚至高達五成的局面。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的核心內容,直擊高頻交易要害,為高頻交易劃定了清晰邊界,每秒 300 筆的申報、單日 2 萬筆的撤單,這意味著依賴毫秒間海量下單撤單操作的量化機器,正式成為監管重點關照對象。一旦觸及紅線,將面臨差異化收費、額外報告等嚴格監管。當然,監管設定這樣的閾值,并非為了限制所有高頻交易,而是為了監測和管理可能引發市場擾動的超高頻行為。對于機構而言,最直接的影響是高頻交易成本上升,進而壓縮了高頻策略的利潤空間,頭部量化私募的高頻策略收益率可能下降 30% 至 50%。那么新規是否意味著散戶的春天來臨?答案或許會讓人有些失望。新規落地后,散戶被收割的風險雖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著建立了優勢,散戶在信息、數據、研究層面的劣勢依然存在。可以說,雖然散戶的春天并未到來,但高頻交易的 " 鐮刀 " 確實變鈍了,最直接的利好是投資環境更加公平,減少了被高頻交易割韭菜的風險。新規實施后,最直觀的變化是流動性收縮,尤其是小微盤股短期流動性壓力陡增,但從長期來看,有利于小微盤股票回歸基本面邏輯。對于量化市場而言,這是一次積極的轉變,并非為了排斥量化,而是為了讓量化交易更有邊界、更有責任、更有章法,量化行業將從速度競爭轉向策略深度競爭。
(責任編輯:崔晨 HX015)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