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Weave 在宣布以全股票方式收購 Core Scientific,從而縱向整合數據中心所有權后,股價出現大跌。有外國分析師認為,通過此次交易,這家超大規模云服務商有望大幅降低未來的租賃開支,并在兩年內削減 5 億美元滿負荷成本。
作者:Stone Fox Capital
7 月 3 日,CoreWeave 正式同意收購 Core Scientific,此前該交易已提前被市場泄露。Core Scientific 股東每持 1 股普通股,將獲得 0.1235 股新發行的 CoreWeave A 類普通股,初始交易對價約 90 億美元。
Core Scientific 主要在美國小城市運營 AI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大部分設施已租給 CoreWeave。公司總電力容量 1.34 GW,另有 1 GW 以上的擴容機會,其中 700 MW 位于現有 CoreWeave 場址。
交易完成后,到 2027 年底預計可節省至多 5 億美元成本;Core Scientific 預測,2026 年初 CoreWeave 的托管收入將達 3.5 億美元。按 18 倍收益增幅估值,這筆節省幾乎就能覆蓋收購成本本身。
CoreWeave 顯然把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資產的直接控制權視為交易核心。在電話會上,CEO Michael Intrator 表示:
" 此次收購使我們能夠直接掌控設計、架構與建設執行,從而以更高速度、更大規模地為高密度 AI 負載量身定制部署,同時提升成本效率并增強交付時間表的可見性。"
Core Scientific 2026 年收入目標高達 8.67 億美元,是 2025 年預估的兩倍多。由于 CoreWeave 的租賃收入以及數字資產挖礦業務,公司預計將實現高盈利。
市場并不買賬。交易公布后數日,CoreWeave 股價大跌至 126 美元,按此價格計算,Core Scientific 股東每股僅獲 15.56 美元,遠低于 7 月 3 日交易價對應的 20.40 美元。
計劃中的變數
CoreWeave 股價可能在限售解禁前沖高,隨后回落。如今 CoreWeave 大幅下挫,市值跌至 600 億美元,若按 5.6 億股完全稀釋計算,估值超過 700 億美元。
Core Scientific 交易要到 Q4 才能完成,仍需監管和股東批準。因此,CoreWeave 至少要到 9 月底限售解禁后數月,才會看到財務影響。
市場對交易持明顯負面看法,擔心股份稀釋及未來更多新股上市。此外,CoreWeave 用 90 億美元收購的業務,其外部收入僅來自與主業無關的數字貨幣挖礦;同時,Core Scientific 還需前期投入額外資本開支建設數據中心容量,而非像過去那樣把運營租賃作為費用逐年攤銷。
然而,股價回調后反而更具吸引力。該超大規模云服務商率先在客戶層面規模化上線基于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的實例,是第一家實現此壯舉的云平臺。憑借最先進硬件的接入能力,CoreWeave 有望吸引更多客戶。
CEO 甚至在 Jim Cramer 的《Mad Money》節目中強調,公司并非首家獲得最先進英偉達 GPU 的超大規模云,但再次突出了其 AI 云技術棧與軟件實力,強化了市場對當前收入爬坡的信心。
以 2027 年 166 億美元的收入目標計算,當前股價僅對應約 4 倍 EV/Revenue。CoreWeave 此前與 OpenAI 簽署了 119 億美元的 AI 云大單,5 月又追加 40 億美元,率先推出最先進 GPU 可確保該業務穩固。
第一季度末,受 OpenAI 及微軟合同推動,公司剩余履約義務高達 259 億美元;理論上,新增 OpenAI 合同將把收入儲備推高至 299 億美元。
Argus 首次覆蓋給予 200 美元目標價。無論解禁前能否觸及該價,一旦當前拋售結束,CoreWeave 有望再次上攻。頗具諷刺的是,Mizuho 因交易將評級下調至中性,卻把目標價翻倍至 150 美元,仍比現價高出約 25 美元。
交易完成后,合并市值將接近 800 億美元。隨著交易不確定性消散,且限售解禁前市場上沒有天然賣家,CoreWeave 有望再度拉升。
當然,公司未來收入高度依賴 OpenAI/ 微軟關系,必須滿足服務履約義務才能維系合作。
總結
投資者應認識到,市場對于這筆旨在消除租賃義務、降低成本、加速部署新數據中心資產的交易反應過度。可趁 CoreWeave 近期弱勢布局這家 AI 超大規模云服務商,有望在限售解禁及 Core Scientific 交易于年底完成前迎來顯著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