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 5 月 15 日訊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信托行業發展環境下,華鑫信托展現出諸多亮點與突破。2024 年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等聯合推進轄內信托機構規范開展不動產信托業務,在此背景下,華鑫信托也積極行動。2025 年,華鑫信托在多方面取得進展。
在 " 媒體走進信托公司 " 第三期活動中,華鑫信托發布《信托文化體系建設手冊》,以 " 秉竹之華 礪金為鑫 " 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備受關注,其如何融入公司治理等引發行業思考。同時,華鑫信托與美團在普惠金融領域合作成果顯著,截至 2024 年底,已累計授信個人客戶 4.2 億人、小微企業客戶超 460 萬家,在業務拓展與風險防控方面有獨特經驗。
從經營業績看,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1.26 億元,凈利潤 18.30 億元,行業可比數據排名第三;2025 年首季利潤總額超年度預算三成,主體信用等級獲評 AAA。華鑫信托在業務結構優化、盈利能力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關鍵舉措?
在產融結合上,華鑫信托助力集團公司綠色轉型,中標國家能源集團相關項目,如何發揮信托功能優勢提供差異化服務?此外,華鑫信托積極推進科技創新,AI 技術在多場景應用獲行業認可,如何確保科技賦能與業務創新、風險管理深度融合?
為深入了解華鑫信托的發展路徑與未來規劃,中國網財經對華鑫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勇進行專訪,探討信托文化、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產融結合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問題,助力我們更好地理解華鑫信托在信托行業中的發展策略與實踐經驗。
《中國網財經》:在 " 媒體走進信托公司 " 活動中,華鑫信托發布的《信托文化體系建設手冊》引發廣泛關注。以 " 秉竹之華 礪金為鑫 " 為主旨的文化體系,如何具體融入公司治理、業務經營與員工行為規范?在推動信托文化傳播、增強行業認同感方面,貴公司后續還有哪些計劃?
朱勇:信托文化體系建設是公司堅守受托人定位,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秉竹之華 礪金為鑫 " 的主旨體現了華鑫信托將 " 金之剛健 " 與 " 竹之堅韌 " 有機結合,承載受托人的忠實義務和審慎義務,培育金竹文化,固本培元,守正創新,樹立長期主義價值觀。通過六大融合體系 ( 主體融合、行為融合、目標融合、服務融合、體系融合、生態融合 ) ,將金竹文化充分融入公司經營發展的全過程,建立制度文化、業務文化、治理文化和品牌文化四個層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受托人文化,向下扎根筑牢信任之基,向上生長涵養特色信托文化,構建華鑫信托的特色信托文化體系,穩固可持續發展根基,培育公司差異化競爭力,提升公司綜合實力。
做好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點任務領域。華鑫信托著力培育契合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要求的信托文化具體導向,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培育價值投資文化,創新發展科技信托;培育 ESG 責任投資文化,深入推進綠色信托;培育富民厚生文化,廣泛開展普惠信托;培育享老樂老文化,縱深發展養老信托;培育數據治理文化,積極探索數據信托。
下一步,公司將以《華鑫信托信托文化建設體系》手冊發布為契機,開展一系列品牌文化宣傳推廣活動,提升全員認同感和參與度,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融媒體形式傳播信托正能量,夯實信任品牌,為弘揚行業信托文化建設貢獻華鑫力量。
《中國網財經》:華鑫信托與美團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合作成為活動焦點,截至 2024 年底已累計授信個人客戶 4.2 億人、小微企業客戶超 460 萬家。在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時,貴公司如何平衡業務拓展與風險防控?未來是否會拓展更多場景合作,進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務?
朱勇: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機構掌握了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普惠金融,可以促進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務門檻,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務邊界,充分觸達長尾客戶,使 " 普 " 更廣;精準服務客戶需求,使 " 惠 " 更深,小額分散信貸投放降低整體融資杠桿,使金融風險更低,有效破解傳統普惠金融面臨的 " 不可能三角 " 難題 ( 即普及、優惠、低風險不可兼得 ) 。
基于消費金融業務的信貸資產邏輯,契合消費金融監管規定的系列要求,華鑫信托總結出消費金融全流程風險管理要素 "323" 模型,分別對應貸前、貸中、貸后風險管理要素。其中貸前風控三要素是指 " 流量,數據,模型 ",貸中風控二要素是指 " 額度,定價 ",貸后風控三要素是指 " 資產表現評估,策略排查比對,策略實時調整 "。最后貸后要素是需要實時向貸前反饋的,實現消費金融業務全流程的閉環管理。
未來,華鑫信托還將積極拓展普惠金融業務,定位于普惠金融生態服務商,做精做實普惠金融大文章。公司積極參與普惠資產全周期管理,在培育并孵化普惠金融優質資產池基礎上,通過發行普惠資產證券化產品,積極參與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保險交易所等證券化市場,持續引導低成本資金投入普惠領域。以 2024 年為例,華鑫信托發行普惠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加權平均優先級資金成本低至 2.3%,與資產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評級機構等合作伙伴協同努力,充分彰顯了建設普惠金融健康生態的信托擔當。
華鑫信托自主建設由核心信貸系統、風險決策系統、支付清算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等主要系統組成的消費金融業務系統群,功能涵蓋業務導入、風控引擎、信貸核算、影像件管理、代收代付、資產管理等全業務環節覆蓋的小微金融業務系統架構,為公司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形成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中國網財經》:根據 2024 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1.26 億元;凈利潤 18.30 億元,行業可比數據排名第三名,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潛力和經營能力。2025 年首季,華鑫信托實現利潤總額超年度預算三成,所有者權益增長顯著,且主體信用等級獲評 AAA。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貴公司采取了哪些關鍵舉措實現業務穩健增長與風險有效控制?在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經驗可以分享?
朱勇:金融是順周期行業,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華鑫信托始終秉承穩健經營理念,踐行謀定后動、持續改進的長期主義。公司堅持 " 風險管理能力走在業務發展曲線之前 ",展業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小勝為大勝,求不敗而終勝。自開業以來,華鑫信托堅持獨立判斷,不盲從、不跟風,堅持遠離高杠桿激進展業的領域和產業;嚴把準入關口,強化風險預判,寧可錯過、不可做錯。公司始終秉承 " 大風控 " 理念,堅持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 四早 " 原則,堅持風險管理、合規管理、資產保全 " 三位一體 " 系統防范風險。公司搭建內控合規風險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拓展風控能力邊界,提升數字化風控水平,以科技賦能助力提升風險管理質效。
在優化業務結構和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按照信托業務三分類要求,積極轉變發展理念,樹立產業投行、特色資管、信托服務三種思維,全面提升公司發展戰略。
一是培育產業投行思維,做好耐心資本,大力發展權益投資。我們認為,當金融資本具備技術洞察力、產業理解力和周期耐受力,就能成為企業最可靠的長期伙伴、中國經濟轉型的中堅力量,也終能收獲時間給予的豐厚回報。為此,公司將大力發展科技信托,堅守長期主義投資策略,做技術價值投資而非財務投機,大力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市場拓展。結合之前在新能源汽車等科技創新項目方面的投資管理經驗,拓展至基建重工、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等產業,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深度融合。
二是堅持特色資管思維,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標品信托。國家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暢通入市渠道,提升權益投資規模。公司把握資本市場發展機遇,逐步提升參與資本市場的專業化能力,尋求差異化定位,重點關注境內 A 股市場并購重組、定增、可轉債、可交債,以及境外資管產品的業務機會,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堅持價值投資導向,向新質生產力領域聚集。通過 " 投資 + 投行 + 投研 " 三引擎共同驅動指導業務實踐,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標品信托存續規模以近 800 億元,特色資管信托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三是拓展信托本源優勢,做優做強資產服務信托。公司以研究為引領、以場景為載體、以科技為支持,深耕服務信托領域,在家庭服務信托、家族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養老信托、慈善信托、數據資產服務信托等方面,挖掘優質客戶資源,積極探索商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在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量、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加強信托本源服務的品牌建設,培育鑫合、鑫傳、鑫享等系列服務品牌,增強客戶信任度和服務辨識度,在服務場景拓展方面繼續加大布局。
《中國網財經》:貴公司在產融結合方面持續發力,不僅助力集團公司綠色轉型,還中標國家能源集團相關項目。在服務能源電力類央企過程中,華鑫信托如何發揮信托功能優勢,提供差異化產融服務?未來在產融結合領域,是否會探索新的業務模式或合作方向?
朱勇:華鑫信托是具有綠色產業及能源企業股東背景的信托公司,在服務股東單位綠色低碳產業基礎上,我們在綠色產業垂直細分領域,可以多元化開拓綠色產融業務,賦能綠色產業鏈供應鏈。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綠色信托業務存續規模超過 133 億元,其中,半數比例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行業,這是我們服務集團主業的體現,也是產融結合業務的重要部分。其次,服務綠色服務業占比 29%,公司通過發行定向資產支持票據等資產證券化信托產品,為水電類、新能源類的綠色項目提供服務信托,單體規模可達 20 億元以上。從區域角度,華鑫信托的綠色信托業務廣泛覆蓋江蘇、四川、云南、天津、黑龍江、浙江、北京、安徽等地區,其中江蘇、四川、云南、天津四個區域業務量占比超過 80%,規模 107 億元以上,有效服務綠色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
國家強化產融結合的戰略意義在于促進產業升級、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強強聯合,央企擔當,是華鑫信托開展綠色信托的展業特色,公司一直致力于與產業類背景的央國企集團開展合作,為其提供信托服務,目前已與多家能源類央企展開合作,服務規模都在幾十億元以上。2024 年末,公司順利參與央企能源集團總部資金類資產服務機構選聘公開招標項目,服務規模預計將達千億元,華鑫信托將提供專業、長期的資產服務信托,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踐行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信托本源定位。
未來,華鑫信托將基于對能源類企業提供專業化綠色產融服務的經驗,在更廣泛的能源領域繼續打開服務觸角,整合金融資源,不斷深入了解產業客戶需求,為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提供信托專業賦能。
《中國網財經》:華鑫信托積極推進科技創新,AI 技術已在多場景應用并獲行業認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確保科技賦能與業務創新、風險管理的深度融合?未來在金融科技研發與應用上,有哪些重點布局和長期規劃?
朱勇: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華鑫信托努力把握科技創新機遇,持續深耕前沿科技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共生,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與用戶體驗。公司在深化數字化轉型進程中,主動提出數據資產和業務應用雙輪驅動的 AI 推進方法,將 DeepSeek 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應用進行本地化部署,核心目的就是實現數據流與業務流的深度融合。通過數據資產與 AI 大模型能力的融合,為業務應用提供決策洞察,讓日常辦公流程化繁為簡。
以 AI 賦能數字普惠金融為例,公司通過自主研判及架構設計,借助 AI 大模型的數據處理與推理分析能力,在普惠金融領域率先創新 "AI 鷹眼 " 和 "AI 音盾 " 功能應用,即開展影像件關鍵要素智能化核對和客服錄音智能化質檢,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實時風控能力和數據治理水平,促進普惠金融業務提質增效。
以 AI 賦能組織能力方面,公司逐步設計完善 AI 架構全景,通過設置智能助手,激活數據資產價值,打破數據孤島,提供運營數據智慧化分析和管理,提升運營管理效能,助力實現組織能力進化。
未來已來,華鑫信托將進一步加大人工智能與信托業務場景的融合力度,持續拓展 AI 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場景,加速 AI 在養老信托、數據信托、碳資產信托等業務和服務創新,深入服務公司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