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養老金融政策禮包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 李秀梅 網編:武杉 2025-05-14
養老金融事關大家的養老 " 錢袋子 ",是老有頤養的 " 硬支柱 "。5 月 14 日,廣州印發《廣州市關于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廣州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多地密集出臺養老金融相關政策指引,從概念、方向和舉措上,對養老金融、養老消費、養老服務等方面作出了進一步指導和規范。
多地推出一攬子落實舉措
當前,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緩解一些人存在的 " 養老焦慮 "、保障老有所養,離不開金融行業的布局。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廣州、貴州、安徽等省市相繼推出一攬子落實舉措,從實從細推動金融業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廣州發布的《若干舉措》提到,引導在穗金融機構發揮各自業務特點和優勢,穩步推進具有養老屬性的基金、理財、儲蓄、保險產品發展,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人群的個性化養老需求。探索醫療保障、衛生健康數據賦能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發。繼續推進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全覆蓋,支持將家庭養老床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納入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責任保險產品。推動人壽保險與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工作。
安徽省金融辦等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到,針對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明確將優化企(職)業年金政策,推廣差異化個人養老金產品,并探索商業保險年金與長期護理保險融合發展,增強老年人風險保障能力。
此外,貴州省也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貴州省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金融機構主動對接養老產業發展規劃,為銀發經濟產業和企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融智服務。
去年末,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政策層面界定養老金融內涵和外延,強調養老金融是服務銀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的總和。
在業內專家看來,多地出臺養老金融新政,反映出我國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發文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積極意義在于推動金融機構為養老服務體系壯大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和服務支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金融需求。
引導長期資金布局養老產業
養老金融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多地均在新政中提及,支持保險業加大對養老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動保險業為養老服務體系壯大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如安徽省強調,通過 " 保險 + 醫養 "" 保險 + 社區 " 等模式整合資源,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提升服務質效。廣州的《若干舉措》提到,鼓勵資本實力較強、經營規范的保險公司,穩健有序投資養老機構、康復醫院、專科醫院等,參與發展居家、社區及機構養老服務。
實際上,今年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也提到,支持保險機構在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能力,積極開展符合養老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銀發經濟項目投資,支持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建設。
林先平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保險資金與養老產業的契合性主要體現在其規模大、周期長、穩定性高的特點上,這些特點恰好符合養老產業對資金的需求。在養老產業領域,保險資金可以投向養老社區、養老保險、護理保險、養老服務機構等,以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