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晴晴
編輯 | 袁斯來
36 氪獲悉,AI+ 機器人綜合服務商「手滑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由杭州文廣集團旗下基金領投,老股東跟投。本輪資金將用于 AI 大模型研發、硬件產線升級及全球化市場布局。
「手滑科技」成立于 2017 年,早期以 "IP+ 智能硬件 " 模式切入兒童陪伴機器人賽道,現拓展至成人情感陪伴及 AI 可穿戴設備領域。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曾與迪士尼皮克斯、湯姆貓等 IP 方合作(to B),以及自主開發 C 端情感交互硬件。其第三代 AI 機器人及體感芯片已通過頭部客戶驗證,硬件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 30%。
AI+ 硬件市場潛力顯著,但技術成熟度制約規模化應用。兒童智能硬件賽道同質化嚴重,用戶普遍反饋 " 短期閑置 " 問題;成人情感陪伴需求分散,且面臨線上 AI 應用的替代競爭。全球范圍內,東亞市場對情感交互產品接受度較高,但傳感器靈敏度、對話自然度及成本控制仍是行業瓶頸。「手滑科技」王格非表示:" 硬件與 AI 的協同優化是突破關鍵,許多產品因體驗割裂或定價過高難以真正打開市場。"
技術層面,公司通過自研微電子傳感器與 AI 算法提升交互體驗。其兒童機器人搭載動態微動作感應技術,結合大模型對話系統,測試顯示用戶日均互動頻次提升 40%;成人向可穿戴設備聚焦焦慮緩解場景,通過實時情緒監測觸發反饋動作。自研體感芯片僅重 4.9 克,支持無外接設備動作識別,為多家頭部 IP 及上市公司提供合作和服務。
市場競爭方面,技術迭代速度與 IP 合作模式仍是主要挑戰。為降低風險,「手滑科技」計劃加速海外落地,其新推出的首款成人向產品擬于 2025 年進入歐美市場;同時推進超低功耗芯片及無屏交互研發,進一步壓縮成本。公司透露,下一代產品將融合 AI+AR 技術,為文旅、教育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團隊上,「手滑科技」核心成員覆蓋微電子、AI 算法及工業設計領域。創始人王格非擁有 10 年 AI+IP 產品開發經驗,參與多款頭部 IP 機器人等項目;聯合創始人周晨為資深設計師,參與服務過《湯姆貓》《超人總動員》《大圣歸來》等 IP;技術負責人宋子健系北大博士后,持有 16 項專利。團隊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 80%,多為海歸頭部高校或大廠服務相關領域。
投資人觀點
湯姆貓創始人王健:AI 應用爆發潮即將來臨,接下來會有很多波的沖擊,AI 陪伴機器人賽道很有可能是前面幾波的,和其他類型機器人不一樣,陪伴機器人是受益于大模型能力涌現最大的類型,所以爆發的節奏會很快,值得現在重倉,我們在這個賽道的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做了系統的布局,織好一張大網,網到那條大魚。
投資人杭廣熠熠副總裁邱杰:我們作為一家瞄準人工智能 + 的新興機構,成立以來密切關注算力和人工智能各個細分賽道。我們認為 AI 浪潮的關鍵就是 AI 基礎設施使用成本達到商業化要求,其實和互聯網應用大爆發類似,當年就是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善,國家主導提速降費,使得互聯網應用的重要生產要素的使用價格達到可商業化標準。而 Deepseek 的面世就是這一標志性時刻。2024 年我們就一直在尋找當 AI 基建達到商業化要求時,AI 應用最先爆發的方向,而陪伴 AI 一定屬于第一批。在這個賽道里,手滑科技依托強大的行業資源積累、股東賦能、技術儲備,完全具備成為行業先驅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