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曉晨
編輯|苗正卿
頭圖|視覺中國
千呼萬喚始出來,國產 AI 智能體平臺 Manus 宣布開放注冊,所有人均可使用。
針對不同用戶和不同需求,Manus 提供三種付費訂閱計劃,定價分別為每月 19 美元、39 美元或 199 美元,以提供更多訪問權限、額外功能和優(yōu)先服務。
如今,這種邀請碼制度已經(jīng)成為歷史,Manus 開放注冊證明其已經(jīng)逐步走向 " 公測 " 階段,而三檔訂閱服務也展示了該產品當前的商業(yè)化路徑。
此外,Manus 在國外社交平臺首次亮相,其移動端 APP 也首先于國外上線,作為一款國產產品,這種產品定位并不討喜。據(jù)悉,此次開放注冊的版本也是 Manus 海外版,其中文版尚在開發(fā)之中,由通義千問提供專屬模型支持。
可見,Manus 的目標用戶目前主要是海外群體,但是其技術成熟度與市場適應性還待驗證,而這種產品定位不免讓國內用戶感到疑惑。
除開產品定位爭議,事實上,在此次公開注冊后,Manus 的付費訂閱計劃也飽受吐槽。經(jīng)濟學家 Arturito Andhrad 直言 " 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重新審視定價模式。"
這些觀點都證明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Manus 的定價策略可能并不能很順利地被用戶接受,而其面對的市場環(huán)境也遠比其年初爆火時惡劣。
當下的 AI 市場正在風云變幻之際,OpenAI 轉變自身的重組計劃,任命 Fidji Simo 正式出任 " 應用 CEO",且醞釀上市計劃;馬斯克的 xAI 也在進行新的融資談判;谷歌 Gemini 勢頭正勁。Manus 在此時公開注冊,能否像幾個月前一樣引起廣泛關注,能否從 " 小眾應用 " 成為 " 大眾產品 ",目前還需用市場表現(xiàn)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