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羨慕科幻電影里 " 一句話指揮汽車 " 的黑科技?理想汽車偷偷憋了個大招——能讓汽車像 " 老司機 " 一樣的黑科技,居然離我們已經這么近了!
在構建能力時,應先搞研究,再搞研發,然后將能力表達出來并變成業務價值。例如,DeepSeek 在 V3 模型的研發過程中展示了這一最佳實踐,從研究到研發再到能力表達和業務價值實現,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步驟。
理想汽車在端到端和 VLM(視覺語言模型)以及 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的研發中也受益于這種研究為先的方法。
李想還談到,對 DeepSeek 創始人梁文鋒印象深刻,認為其自律且善于學習全球最佳實踐。DeepSeek 的出現,對理想汽車加速做 VLA 是巨大的幫助,原本計劃于 2025 年 9 月完成的 VLA 語言模型部分,因直接采用 DeepSeek 的開源框架,研發進度提前了 9 個月。
作為回饋,理想汽車開源了自研的整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 OS。李想進一步解釋道,DeepSeek 讓他覺得應該給對社會貢獻點什么,不讓行業那么卷,而開源星環 OS" 說白了純粹是感謝 DeepSeek"。
這是因為其業務需求具有獨特性,車上對話、多模態交互及 VLA 模型訓練,都需要特定領域的語義語料,如車領域、交通領域和家庭用戶領域等,這些數據和場景 OpenAI 和 DeepSeek 可給不了,所以理想只能自己擼袖子干。
李想將 VLA 模型視為汽車輔助駕駛領域的司機大模型,目標就是讓 AI 像老司機一樣干活。
理想展示了幾個 VLA 的關鍵應用場景:
高速路收費站,可以用語音控制走 ETC/ 人工
日常行駛在路上,用語音控制車輛左轉、右轉、掉頭、靠邊停車
(C3 其實只寫在了停車場墻上)
整體來看,VLA 確實更接近于真人開車,能根據場景迅速思考作出判斷進而執行。
有了 VLA,可能以后真不用請司機了!
李想認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多年未變,只是面對的問題和服務群體規模變大。他強調要關注人,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用成長替代改變,同時關注他人優點和成長。對于人性與 AI 的關系,他認為應保留所有人性,好壞特質相互依存。
回顧去年 12 月,理想汽車在 "2024 理想 AITalk" 活動上,推出了基于自研大模型 MindGPT 的智能助手,進一步推動了智能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從 MindGPT 智能助手到如今 VLA 模型的深入研發,理想汽車在 AI 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
也許過不了多久,坐在理想汽車里,就像有個專屬老司機一樣,想去哪就去哪,堵車、停車這些煩惱都能解決。大家期待嗎?
本文由極果用戶極果媒體原創